我个人从较为封闭的基要主义思想,真正转向大公基督教传统的引路人,可能就是纽毕真主教了。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是10多年前,然后一些年间重读了不下3次。也许,读了纽毕真,就再难做一名基要主义者了。
我对纽毕真的生平和思想更为全面的介绍和评析,可见纽毕真宣教神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教会的启发与挑战。
有两本书终结了我信主后的两段“精神漫游期”。加尔文的《要义》使我打消了改宗的念头,本书则使我得以脱离基要主义的泥淖,获得对于福音信仰的一个更为宽广和普世的视野和胸怀。
纽毕真于我有特别个人的意义和情结。在我的信仰非常迷茫和痛苦的时候,他的思想挽救了我的智识,更为我显明了福音的魅力。从那以后,成为一名普世主义者(Ecumenist),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终身的追求。
曾经有一个弟兄们的小群体,大家都是一穷二白的seminarians,虽然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但是我们都觉得纽主教太酷了,他的著作激活了教会的宣教基因和热情,使建制化和机关化的信仰组织,得以重新寻回其主人最初的呼召和吩咐。
基督徒真正的敌人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化或制度,也不是某些文化或制度,而是这些事物背后的隐藏的敌对祂的力量和精神(Zeigeist)。这些被邪恶势力操纵而成为魔鬼之“道成肉身”的载体,是基督的子民在每日的生活工作之中会时刻面对的。
成为基督的跟随者,就意味着立即开始在一个敌对祂的世界中受苦的生存处境。这不是由我们选择的道路,这是我们未曾设想却早已命定的道路,只有在这样的道路中,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十字架的含义和能力。
“使命教会运动”(Missional Church Movement;此运动在福音派和长老会内部的代表,可能就是grace to city / city to city)可以真实地跨越教会组织和宗派之间的藩篱,因为它准确地抓住了大公群体普遍共有的深层本质,即基督的群体是为了向这无爱和无望的世界作见证而存在的。使命教会不需要一个超级领袖、教会或机构去推动,因为这个使命的密码是深深写在每一个跟随祂的人心中。
福音作为圣灵可以不断内化和活化在我们头脑和心中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Michael Polanyi),其生命力就在于,世人可以在平常沉闷越发逼仄的日常场景中,猛然发现基督徒眼中的那一抹真正的温柔和盼望。
福音不会直接转化我们的知识,也不会夺去我们的常识(基督徒不是有信仰的蠢人),但是会转化我们看待和使用许多我们借以安身立命之观念的角度,使我们越发体会到,祂果然在使用我们的全人来服事和荣耀祂。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教会不再需要更多的“属灵英雄”,因为英雄带给我们的激情和迷茫、热血与伤害是泥沙俱下的。但是,我深愿从我们当中可以出现更多如纽毕真一样,可以扎实牧会,同时有神学反思能力,对周遭的“主流合理架构”有从福音出发的分析和批判能力,更能有意识地参与普世使命的牧者。
制度化和教条化可能确是群体塑造的必经之路,但是不要把它当作我们的终极追求。基督身体的生命并不生存于各种章程和条文之中,基督身体的生命鲜活地存在于祂住在我们每个人里面这个伟大的事实之中。
“我相信基督徒必须欢迎一定程度的多样性,但必须拒绝多元主义世界观。我们能够欢迎,也必须欢迎多姿多彩的社会,因为这个社会给我们更丰富的体验,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如何回应这些体验,这样的社会比单一色调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验证基督信仰的充分性。我们在多元社会中认耶稣为主,见证来自不同文化和宗教传统的人加入教会,教会得以成长,我们就能更真切地感受上帝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这种感受比在色彩单调的社会中更加深刻。”
“在盼望中等候,这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Leslie Newbigin
《多元社會中的福音》/The Gospel in a Pluralist Society,2019
作者:紐畢真 (Lesslie Newbigin)
譯者:楊基
出版社:香港宣道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