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之前,决定先写点字。最近写字上瘾,每天不写点,总觉哪里不对劲。如此方式是否有助于讲章之撰写,咱们拭目以待吧。坚持写作,秘诀无他,唯一个字:写。
想到就写,不要拖延辗转,不要爱上层楼,不要咏秋伤怀。人生短暂,去日无多,永恒在望,要为祂留下些许在永生沙滩上的文字,待得那日,定然重新浮现。
这十多年来,在我生命中低悬而徘徊的一个声音,以及很多人不断向我发出的一个声音,就是:你一定要出去读书。我指的是读Theology,至少拿个ThM什么的,至于去哪里以前倒不那么在乎。
此后,这事儿终究成了我一个心病,一个执念,一条拿不起放不下的板凳,一张一字没写揉来揉去又不愿意死掉的笔记本的一页。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要用学问和学历证明我自己。
确实,毫不夸张地说,知识就是我从前的金牛犊,学位就是我的人生红印章。和太太认识的时候,正纠结要不要去美丽国读书,谢天谢地,我选择了不去。当然,我的良心也不允许我去。若是去了,恐怕就是另一番故事。祂是信实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祂会出手。祂不必使我们至于羞愧。
细想起来,这不是因为知识和追求知识本身是一种罪,或是基督徒生命成长的某种重大缺陷。恰恰相反,总体而言,我倾向于认为国内群体不是有知识的信徒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这是我们会时常陷入反智、反常识、反文明进步为全人类包括基督徒所带来的普世福祉的一个重大之症结。我确实这样认为。
我确实认为,我们不应该再继续坚持一种比较极端的惟独神学的信仰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知识论上的缺陷。这种教育倾向于无视和否定“一切真理都是祂的真理”的圣经原则。
这种教育和信仰氛围极大地毒害了我们的传统和群体,及其中的每一个人,使我们以无知为敬虔,以极端为火热,以狂热为忠心。若此种之信仰土壤继续主导国内之群体,则国内群体之未来实在堪忧。求主怜悯。
总是会有人拿圣保罗在林前8章对所谓“自高自大”之人的批判,来反对一种更加整全和健康的信仰培育和基督徒通识教育。但是容我指出几点,以正视听:
第一,细读上下文,你会发现使徒反对的不是正确的知识本身,而是缺乏爱心和谦卑之人对知识的误用。因为人会误用知识而否定知识本身,无异于因噎废食,是极之愚蠢和不负责任之做法。
第二,大部分时候,你我需要承认,出大问题的,不是知识,而是没有以爱心和同情心以及造就人的心去使用知识的人。呜呼哀哉,这让我不能不想起在我们许多人当中那种,仅仅因为不喜欢某类人的风格或表达,就断然拒绝承认对方观点中任何合理正确之成分的单极化心态。
你若不能有效区分事实和观点,真理和“我认为这是真理”之间的不同,那么从智性成长和成熟的角度上说,我们没有未来。并且我们会认为作为信靠祂的人,越低智、越自我封闭,就等同于越敬虔。
扯了这么多,我得赶紧继续好好讲讲我自己的故事。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人可以靠着降低自己的智识和常识,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跟随祂的人。但是,就我自己的心路历程来说,我从前所最为缺乏的,是圣保罗在林前12章和14章之间所写的那章。
诚然,知识不能替代爱,但是知识也不能跨越爱。我从前对祂的群体充满了知识性的关注和极为无知的指点江山,但是惟独缺乏了在那个最伟大的知识上的追求和满足。因为心灵饥渴贫乏之处,理性之伸张一无所得。
有许多人妄图用许多通达的道理来掩盖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绝望——我曾经就是其中之一——但凡是这样做的人都被自己的知识和自负逼上了绝路。于是,在祂的精雕细琢和刀劈斧砍之中,我渐渐开始明白,真正有问题的并不是我的知识——事实证明,我曾经所学的一切,包括那些甚至我深信完全没用的东西,现在都能够为祂所用,并且是极有用处的——有问题的,是我的心。心无安处,求知何用?若无救恩,理性何为?万水千山等闲过,方知此中有深意。
其实,这世上只有一种知识,就是在祂的爱的驱使和管制之下,为着祂的荣耀和众人的益处——不是为着自己,也不是为着自己的智识野心——而获得和运用的知识。我记得Eddy哥对我说过的一个故事,他转述另一位牧者的话,说,你知道某某北美著名神学院,所培养出来的许多有知识有学位之人,对国内群体的伤害有多深吗?
在那一刻,我很羞愧,因为这所院校,乃是当年我众穷苦死之神学青年身不能至、心向往之高端仙境般的炸裂存在。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知识虽好,但因着知识而炝炒凉拌之复杂堕落之人性而带给单纯之群体的残酷影响,以及身边不断之所见所闻,使我逐渐看清关于群体之真实需要的一个极重要之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名校海龟?他们是否真的就那么能适合于国内之群体的真实需要?学历和知识与生命之整体成熟度是否真的是一个可以量化测评的事情?所以,罢了,海龟;罢了,ThM & PhD;罢了,名校之认证和高端学术之训练。我已经有了祂的爱,以及许多追随祂之人的爱。我愿永远活在这爱中,我确信这爱是任何学位皆不能换回之最美好之姻缘。
话说回来,知识,特别是圣化之知识,对跟随祂的人,确实很重要。所以我接下来打算写一个关于基督徒知识论/认识论方面的系列,探讨一下在我们圈子中间一个普遍存在,却让许多人百思不解的问题:为什么许多人信了以后却让人感觉越来越脱离常识,甚至喜欢于反常识呢?并且其中还有不少的高知和高学历人士呢?你看,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圣愚记”(The Story of a Holy Fool)吧。
你若活在爱中,就赞美祂。因惟爱温柔,惟爱永恒。
我放下了,你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