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基督徒塑造派的教育取向
塑造派教育的根本目标:借着神的恩典之工,将学生的生命从里到外更新和改变;
塑造派教育的3个教育主题:
- 教什么?(内容);
- 如何教?(方法);
- 由谁教?(教师)。
对第4章几个主要当代教育取向问题的分析:
一、浪漫派教育传统:(以学生的自我需要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后现代教育):
- 对人类堕落深陷罪中的现状认识严重不足,甚至倾向于否认;
- 倾向于极端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的取向与圣经对人的看法很难调和;
- 对门训的艰难和代价认识严重不足,过于强调自我主导的人生,缺乏清晰教育目标;
- 没有认识到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在其自身内,而是随着敬拜和服事神和他人而来的;
- 享乐主义/及时行乐的教育取向,学生要,老师给,欠缺对教育内容的深入考虑;
- 小结:若缺乏圣经人观和健康群体的平衡,此派教育很容易培养出较为极端自我中心的学生和孩童;
二、传授派教育传统(保守宗教教育/传统人文&神学教育/典型的[基督教]古典教育):
- 若缺乏学术训练和属灵塑造的平衡,则容易导致学生混淆真正的认识神(knowing God)和知道关于神的许多知识(knowing about God),阻碍其生命整全成长;
- 容易更多聚焦于知识传递和积累,过于更新转化学生的生命;“大脑袋”(the big head christian)基督徒的问题;
- 因为缺乏清晰的长期(终生)学习目标,短期目标就容易篡位而成为不健康的“终极目标”;
三、成长派教育传统(典型的自由派基督教教育):
- 过于依赖从学生的经验获取知识,倾向于轻看圣经权威和教会传统及正统教义;
- 对绝对真理和人可以把握绝对真理持怀疑态度(知识论根基不稳固);
- 对学生可以从自己经验中学习到真理过于乐观,但人的习惯并不是最佳的获取真知识的源头,还有罪对人经验的玷污和扭曲;
韦贺特:“成长派看重从实践中学习的原则,给所有教育者极好的提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践都会产生学习果效。况且,就算习惯成为自然,这习惯也不一定是完美的。”(93页)
塑造派看重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神赋予其个体的生命意义和呼召:“惟有当一个人所发掘的生命意义,能够在自己的经历中得到印证,这意义才能引导和改变其生命。”(94页)
基督教塑造派教育的3个长远目标:
- 装备学生以君尊祭司的身份去服侍神和敬拜神(塑造信徒-祭司,第2章);
- 培育学生有仆人的心志和能力(塑造仆人-领袖,参第3章“成熟的基督徒”);
- 建立向神开放、让圣灵更新的能力可以做工的教学环境(参第2章整体)。
塑造派的教育内容:焦点在于由成熟教师来引导教学;教师应当,
- 指导人以最佳的(即合乎圣经又适合对方特质)方法跟随耶稣(祷告、禁食、独处、灵修、顺服神、属灵关怀、传福音…);
韦贺特:“若教师敦促学生仿效耶稣,而没有让他们明了祂的力量来源,这对对方的帮助实在不大。基督徒无法单单透过模仿耶稣,而得到像祂那样的属灵能力和对神的专心一意。”(95页)换言之,成熟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效法基督的同时,还需帮助对方分辨圣灵已经在其生命中开始的救赎和更新的工作(参第3章“圣灵的角色”),以及对方有哪些内在的罪和恶习拦阻他来更好地效法主。在此意义上,优秀的基督徒教师确实也应该同时是成熟的属灵导师;
- 对圣经的认知和应用:不要只告诉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更要以圣经挑战他的价值观;纠正和平衡许多基督教课程背后的过度实用主义思想倾向;圣经和神学知识不一定都能给人立即可用的“操作步骤”;圣经本质上是圣灵默示的圣言(提后3:16-17),具有圣灵的大能和改变人心的潜力;因此,教师应对圣经的权威和圣灵透过圣经在人内心的挑战和转化工作,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借着教导和祷告力求与圣灵在学生身上的工作同步并忠心跟随;
韦贺特:“只是以应用为主的课程,可能反而会拦阻学生去实践圣经,因为当应用过于具体,而使人们可以轻易实行出来时,他们深层的价值观和委身对象(真神或偶像),却可能完全没有受到挑战,因此就难以带来真实的改变。”
- 对神的认识和敬拜:建立一个敬拜和祷告的教会,培育浓厚的属灵敬拜气氛;敬拜和学习并行不悖,彼此成全;良好的属灵气氛使学生可以追求神和享受神;具体步骤:
- 教导学生认识所敬拜的对象——三一上帝;
- 教导学生如何按照圣经敬拜神;
- 小心不要培育只有知识没有重生和不断更新之生命的“大脑袋基督徒”;
- 鼓励帮助学生寻求神和享受神(WSC Q.1);
- 全人的敬拜和真理的学习必须并行不悖;按圣经的定义,最高意义上,学习就是敬拜,敬拜亦即学习(东正教倚靠其稳固礼仪传统得以保存复兴的见证);
- 对生命做深度反省:
- 按照圣经拟定人生优先次序;
- 按圣经时常反省学生生命中的每一部分是否讨神喜悦;
- 学习和使用圣经带来属灵成长;
- 保持与教会肢体的交通对话;
韦贺特:“每一个基督徒必须基于圣经和肢体的交通,来绘出自己生命的蓝图。惟有当我们按照圣经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生活的每一部分,才能把生命成长的蓝图画得好。”(96页)
塑造派的教育特征:
- 强调记忆:改善属灵健忘症,牢记神的恩典和作为,为灵命成长打下稳固根基,即使遭遇挫折和失败,也不容易灰心和放弃;记忆中的具体事例可以给我们在遭遇压力时巨大的力量;牢记神在3个层面的作为:
- 神在我们自己生命中的作为;
- 神在其他基督徒生命中的作为;
- 神在圣经救赎历史上的作为。
- 以神为中心:不是以神学为中心,不可混淆,神是位格性的属灵存有,是动态和活泼的;神学是基督徒基于圣经对位格神的反省和研究,两者好像道路和地图的差别;学生需要操练不断透过神来看待生活,而不是反之,如此人才能过公义喜乐的生活;因为以神为中心(意即以神和祂的作为做我们认识论的根基)可以使我们在平凡甚至常有挫折的日常生活中,看到其背后神的奇妙护理和引导(出埃及记的叙事);
- 重视关系:福音中亲密和互动的关系,促成健康敞开有安全感的教会文化,使学生在其中更容易挑战自我和改变更新;圣经的“公义”、“公平”(justice)强调关系上的尽责;基督徒教师必须以自己的正直、尊重他人和对神对人忠诚等良好品格做学生可效法的榜样;“圣经所谓的义人就是在各种关系上尽责的人。”(98页);我们目前拥有的关系表明了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对自己潜在的关系网有认识和把握,好让我们更能以自己的生命见证福音改变生命的能力;
韦贺特:“我们现有的关系说明了我们的责任。这句话的应用层面十分广泛,……别忘了耶稣讲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祂教导我们,我们的关系网络比我们愿意承认的更宽更广。”(98页)因此,我们也要求主透过我们的人际关系祝福到多人;
- 奥秘与美感:善用想象、艺术、象征、美感、故事、歌曲、音乐、戏剧……;这教学法的神学基础:神造人是一个整全的属灵-物质存有;人的各方面官能和机能、属灵和物质层面不可分割;既然神造了一个丰富、立体和完整的宇宙,而按祂形象所造的人也是如此,这就很可能也意味着,我们也必须在教育中以此全方位和立体式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神;例如,透过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认识神是最伟大的音乐家;透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神是真正的文学家,等等;这不是降低教学的困难,或寻求人的喜欢,而是丰富教育手段的重要途经;反思保守福音派也许有时过于以圣经文本为中心的教育特质(区分认识论和经验的不同层面,前一章韦贺特所谓基督教成长派的“绝对的形上学和相对的认识论”,81-84页),其得与失;
韦贺特:“我们在听故事的时候,比在处理资料的时候更觉自在。因为象征和比喻相比于客观资料,能更有效地使我们认识世界。……门徒训练意味着辛苦的工作,但却不一定是沉闷的。”(98-99页)基督教教育可以也应当很有趣,因为我们的神就是很有趣的。
教育环境中的支持和挑战之间的平衡:
- 培育鼓励改变的积极环境,人就愿意改变;
- 培育容许失败和试错的包容环境,人就有自由尝试的保证和安全感;
- 只有挑战或不容试错的环境,使人不敢尝试,但是不尝试就不会有改变;
- 但是,在只有支持和包容的环境里,学生不能得到足够的挑战,就难有真正发自内心的主动改变,也就容易保持现状,陷于停滞;
- 小结:平衡的关键在于洞悉和顺服圣灵在群体中的奇妙工作(参第3章“圣灵的角色”),无论是在教师或是学生身上;转变单一和狭隘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观念;以福音-圣灵及其工作为中心的教学法观念,可以同时包容两者为动态平衡的焦点(参目前流行的“项目式教学法”,PBL),因为作为基督徒的教师和学生都须要认识到,能使信仰教育产生真正果效的源头,其实不是人的努力和天赋,而是那随己意行作万事的圣灵(弗1:11).
韦贺特:“采纳塑造派模式的教师,把促进学生属灵生命成长和成熟的过程视为神与人同工的事实。他们相信,毕竟只有神的恩典,才能够带来属灵的改变,而那些借着属灵操练和公义的生活向神敞开的人,就能够得到神的恩典。”(100页)
对塑造派教师的要求:
- 经历到与神日渐亲密的关系(不断成长的灵命);
- 效法主的行为体会活像基督的意义(善行的果子);
- 若教师成长迟滞,则难以指导学生有活泼和敞开的灵性,阻碍学生领受神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