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建构福音派的圣经教导理论 pt2
基督徒的世界观
世界观的定义:一个人用来解释和指引他生命中诸多事物的权威、原则、框架、步骤。世界观是个人生活和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
世界观对人的影响:
- 我们认为生命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 我们如何以行动回应这个认识;
- 因此,深层的满足和喜乐不是环境赋予的,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回应环境。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定人生没有终极意义,那么他很可能要么选择及时行乐,要么选择颓废度日,因为对其人生而言,缺乏一个世界观的“底层逻辑”支持和推动他前进。人生一旦失去动力,就如行尸走肉。圣经的例子,耶稣对财富的看法涉及到世界观的层面: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太6:19-24)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1-33)
马太福音“登山宝训”(5-7章)的核心主题:基督徒必须要活出一个以神的荣耀和他的国度为中心的人生。因此,基督徒和教会整体的世界观,或者说,福音的“底层逻辑”,是信徒的人生必须以神的荣耀及其国度为焦点。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对财富和生存的不断焦虑。耶稣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真以上帝的国这“天上的财宝”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事物的话,如果我们惟独敬拜和事奉它的话,那么我们对世上财富和世人所看重之生活保障的看法,会发生完全的翻转,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神国的荣耀就透过我们人生的翻转显明出来。这是世界观的改变对基督徒生命的深刻影响。
因此,教导圣经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让人获得更多知识,而是要让圣经的世界观来挑战罪人以自我实现和获得此世利益为中心的非圣经世界观。只有当人在世界观层面发生深刻转变时,圣经知识才会对他产生切身的意义和改变生命的指引。
圣经中两个世界观挑战的例子:
- 耶稣挑战少年财主的例子(虽然对方没有正面回应,但是他感受到了耶稣话语的能力;他的世界观受到了挑战);
- 法利赛人扫罗转变为使徒保罗的例子(从犹太教的律法主义救恩观和世界观,转变为以恩典和信心为中心的福音救恩观)。
基督徒需要有意识地以圣经世界观去抵制世俗人本世界观的冲击和腐蚀,在敌对神的世俗洪流中坚守对福音的信仰;但在同时,也要避免过一个与世隔绝的生活,也不能盲目地彻底拒绝与世俗世界观对话,因为这样会让基督徒社群处于越来越孤立,和无法被世人理解的境地(虽然他们理解了也不一定认同基督徒的立场;基要主义对信仰和文化、教会和社会的二分法和对立观对信仰的损害)。
操练以圣经的视角去描述和评价自己生命中的经历:
- 痛苦作为成长的时刻;
- 死亡作为新生的开始;
- 世界的不公义最终会被神彻底纠正(在基督的福音里已得到初步纠正;十字架的意义;福音颠覆既定社会秩序的大能);
- 韦贺特:“基督教对生命的真正看法,能帮助人从自己的困境中释放出来。”(145页)
培育基督徒具备成熟的圣经世界观,需用一生的时间,这需要教师:1,对学生的处境敏感;2,足够的人文和神哲学装备。
圣经的主要神学主题都和世界观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从哲学角度看:
- 认识论/知识论:权威的问题(圣经?经验?世俗权威?)
- 形而上学(世界的来源和基础?宇宙是否是永存的?还是有一个起源?万物包括人是否是被造的?)
- 价值论/伦理观(是否我过怎样的生活,甚至抛弃一切公认的道德标准,都没有关系?是否有一个对全人类都具有权威性的道德标准存在?)
- 圣经足以回答以上所有哲学所关注的世界观要素的问题。
因此,教师需要常常把学生的日常遭遇和经历有意识地联系到圣经的“宏大主题”;例如,当一个人常常感到他的生命了无意义的时候,如果教师可以逐渐使其认识到,实际上他作为神国的一员,他的生命可以为那荣耀国度做出自己的贡献时,人生就有了长远的意义,这意义感可以在人内心深处赋予其积极生活和克服艰难的动力。
教师也可以常常联系时事热点,从圣经世界观来解读诠释日常事件,使学生领悟和把握圣经世界观对世上万事和自己人生境遇的解释力。(为何当代许多人包括基督徒都很热衷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其对人遭遇的心灵问题有解释力和解决某种程度之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对于支持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督徒而言,若不具有足够的神学和哲学基础,则可能会倾向于认为心理学可以解决人心灵和情感的所有问题,而不需要圣经的帮助。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心理学不能解决人的罪和由此带来的罪疚感和犯罪之恶果的问题;这是只有圣经启示的福音才能解决的)。
以圣经为属灵工具
将圣经视为帮助信徒解决属灵和生活问题的工具,并非是贬低圣经的权威和重要性,而是指出,我们读经和解经的最终目标,是要用永生上帝活泼的话语来指导我们每天的生活和事奉。神话语的能力可以最好地体现在指引我们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上。弗兰姆对神学的定义:“将神全部的话语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
为要达到此目标,需有两个前提:
- 熟读圣经(整体和部分;主题和细节;主干和旁支);
- 在正确释经的基础上合宜运用圣经(释经学基础;人生阅历;丰富的应用经验;健康的教会文化)。
米勒:“掌握丰富的圣经和神学知识,并非是基督教教育的终点,而是,教师要以神学为基本的工具,带领学生在教会的团契生活中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一个成熟信徒的记号是,他知道如何合宜地使用圣经知识去执行圣灵赋予他的职责(参第3章之“成熟的基督徒”部分)。
帮助学生掌握圣经作为有效之属灵工具的要素:
- 重视信徒个人与神的关系;
- 重视个人与教会和信仰社群的关系;
- 因此,健康的教会文化对于培育成熟信徒至关重要,基本的期待是,教会预备信徒可以:
- 辅导;
- 教导;
- 外展;
- 研究(较有知识恩赐者)。
韦贺特:“学生要熟悉圣经,必须经过塑造、教导、实践、督导。训练的目的是使人精通圣经,若我们未能教导学生完全地使用这重要的属灵工具,我们便不能感到满足。”(146页)
本章总结:
- 熟读圣经是为了降服于圣经的智慧和权威;
- 掌握正确的释经原则和方法,对正确运用圣经来处理问题和满足信徒的属灵需要很重要;
- 建基于圣经的整全基督徒世界观是有力指导信徒过荣神益人生活的基础;
- 圣经的生命在于应用;圣经若不能对信徒和教会的实际生活产生作用,就是一本关闭的书;信徒个人和教会群体的信仰就会缺乏活力和动力,成长受阻。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