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今天,是一件残酷的事。优绩主义的幽灵盘旋在每个人的上空和周围。每个人都想要更高更快更强,但是很少有人愿意停下来,等一等自己已经快要脱轨的灵魂。
我在NLC(New Learning Community,新学习社区)的创刊号里讨论到一种基于完全的本地化理念和实践的教育。井盖涂鸦,妙笔生花–记NLC第一次户外活动。以及我在之前写作的“C教大揭秘”的系列结尾,也初步地探讨了一种比较介于纯粹的家教自学和高度机构化之教育之间的“学习社区”的构想。
在我的理解里,教育首先是一场完全发生在此时此地的事件,也是所有参与者在当下所共同投入和浸入的永恒的瞬间。
本地化之于教育就如水源之于小鱼。我们很少刻意地感受到在一种本地的氛围中进行着有特别意义的教育活动,这是因为我们就像小鱼一样,生活在供给我们阳光食物和我们一切所需的“水源”之中。因此我们可以如鱼得水,因此我们可以感恩自在。
倡导本地化是相对于两种我认为不太有未来的趋势而阐发。一种所谓原子化或私人化,一种所谓体制化和机构化。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具有创意和责任感的抱团取暖,因为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可以看得到的天空是很窄的。
对于后者,我深为认同《去学校化社会》的作者伊里奇博士(and a priest)的看法,所有的机构到最后都会越来越倾向于为了维护和保全其自身利益而漠视个体的福祉。
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这是深植于每一个机构之中的核心的DNA。机构为了维护和扩张其自身永远无法满足和实现的利益和欲望,将每一级的升学和考试机制“神化”,然后嵌入到整个社会对于升学、考试和入读名校以及将来获得优良职业前景的“礼仪系统”之中。
于是,整个宇宙成为了一个巨大和持续的圣礼,而参与其中的人却不甚了解个中含义。
以前总有人跟我说,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和城市是一片荒漠,言下之意,我们难以在其中开拓出真正的绿洲(BTW,我还是很喜欢Oasis的歌,我太太收我的熏陶也是)。
但是,我总觉得,抱持此种想法的人,可能还不够本地化。因为教育是发生在一群鲜活的生命之间的事,是一次性的奇迹,是时代之宏大叙事之下的小确幸,是暗夜之中的微光。如果我们没有开始真地爱上这片地方和这些人,那么大抵我们的神学和教育哲学总是比较inhumane的吧。
还有人认为,只要我们抓好了教育,就可以建立起长盛不衰的千年王国。让火可以永远地燃下去。对此,我只能回应说,你们很燃,这很好,但是请原谅我们没有那么燃。
我想,我们大概不是那燃烧的荆棘之中的猛火,而更愿意成为温暖身边一切不起眼之人的微小的火光。如此,教育之为人的事业,也许就能渐渐地抵达。
请关注我们的社区,让我们一同探索在当下时代中的一种富有人情味和想象力的教育。一种充满卑微和真实的爱的教育。
CQNLC
以教育,联接人与人。
公众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