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者,Homeschooling者也。
本想继续把“圣愚记”系列继续下去,奈何天冷感冒,灵感用尽,索性开始一个新的系列,聊聊在家教这件事上的一路点滴吧。
教育确实是一件需要想象力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事。
也许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教育并不算是太困难的事,因为教学活动可以用非常丰富和多元的方式来展开。
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教学可以是一件非常困难以至于教育者会常常经历到一种到处都会碰到空气墙的感受。
我们家选择家教,并非是一条事先设计好的道路。坦率地说,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和我太太、尊敬的小王老师,都是在一种被事先设计好的道路和体系中被“制造”出来的人。
这样的成长和受教育经历,我现在回想起来——我有时候还会梦到参加高考的那种非常中式梦核的hardcore场景,令人回味无穷,只是这味儿不太好——很可能是在我的意识深处很深地埋下了某种难以意识到和摆脱掉的教育路径依赖。谁说不是呢。
路径依赖会进一步限制和拉低我们的教育想象力的下限,这表现在我们在评估学习者的标准上出奇的整齐和单一。很多人都梦想要成为学霸。但是学霸的孤独和滋味,也只有学霸知道。
教育问题,具体来说是教育路径选择和不选择的问题,是如何在我们圈子里和群体里,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类似于显学和各种场合不能不谈的话题,这个问题是很迷的。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但是我很能认同一点,就是一位朋友说过的,他说其实当他们家(3个娃,男孩女孩都有)走过了几乎所有的教育形态之后,他意识到一件事,就是对于一个Christian family来说,狭义的孩子教育问题,其实不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家庭中,有比孩子受教育问题更重要更优先的事情需要慎重考虑,而孩子的教育路径选择,是需要放在这些题目之下来考量的。对此我深以为然。确实有比孩子教育问题更重要的事情,比如爱,夫妻关系,身心健康,还有灵性成长。
回过头来看,也许选择家教路线的这个历程,是一个逐渐在祂里面克服莫名焦虑和前途恐惧的成长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里面,成长最大的是我和我太太。
我们确实不应该把教育问题非常狭义地理解为是“我的孩子需要受到怎样特质的教育,或以怎样的教学方式和体系来受教育”。就像许多已经走在前面的朋友们所体悟到的,美好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是对家教最大的祝福和最稳固的根基,其次是具体教育路径选择的问题。
其实,如果我们真地认定祂是那一条only Way,那么在这条Way里面可以自然地生发出许多更小的但是也非常精彩丰富的ways,也算是很正常,也是很能够免去父母天生就有的那种对于孩子未来的深层次焦虑感吧。
在这个意义上,家教并不是一条救赎的道路。但是对于蒙赎的人,家教是一条被欢笑、眼泪、沉默和喜悦铺满的林间小路。个中滋味,自己走一走,就能体会。
我们需要比较具体和具有明确目标的教育哲学吗?我想,是需要的。
我们需要非常具体和排他的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吗?这个问题,我就交给各位看官茶余饭后思量思量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