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读《圣经与植物》03|从神对植物的创造看服事
我喜歡植物,因為在植物的身上,可以看見上帝許多奇妙的作為,植物是上帝恩典無私的見證,植物的背後也有許多故事,值得去挖掘……
(茴香精油原料)在250℃高溫、一百一十四個大氣壓下裂解,再佐以濃硫酸與催化劑去氧化,才能合成。但是小小的一顆茴香,在常溫常壓下,就可以輕易地合成茴香精油。創造茴香的上帝,藉由茴香顯示,祂才是最偉大的化學家。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09 小茴香的祕密
在这部分作者谈到了对服事观点,劝勉的适中对软弱的人和实施服事的人都有好处,与上帝同工应是轻省的。可是当我们看圣经,特别是使徒们的工作时,可能并不那么轻省。有时,一谈到轻省,就容易使人面对挑战而放弃,不能为主忍耐;又有时,谈到忍耐,人们也会畏惧可能的艰难而不敢进入服事。
对新教基督徒来说,可能使徒保罗是最熟悉的一位,因为他写了不少的书信被记录在圣经里。保罗自己如何看待他的服事工作呢?在腓立比书中,他一方面承认自己受到了困锁(腓1:7,13,17),也愿意离世与基督同在(腓1:23),只是为了福音的缘故仍要住在世间。住在世间显然就是忍耐且服事了,不过,他也因此得着他的喜乐。这或许还是基督召他来要得的奖赏,并且认为自己样样都有余(腓4:18)。
保罗的反映近乎于矛盾,为何一位身受困锁的人会喜乐,且会感到充足?我想这种矛盾才反映出了服事的真谛,服事不是人自己努力工作,而是被神呼召按神的旨意做出合适的回应。服事的主体仍然是神,如何做,计划、目标、达成效果都是神负责、神推动。个人服事的能力(属灵恩赐)也是来源神。这样看起来,人参与其中其实是容易的,因为主把各项又大又难的事情都做好了。不过,对人来说,服事依然很难。可能要舍弃舒适安逸的生活,要像保罗一样被困锁;但是如果人不服事神,就会很容易吗?一个人不服事神就是服事了罪,在生活中虽然有舒适,有安逸,可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表面来看可能会在社会里尔虞我诈、汗流满面才能糊口,这样也轻省吗?深层次来说,灵性的干涸,失去永恒的喜乐,这难道会让人可以安心度日吗?当然,如果不考虑这终极的问题,不在乎公义圣洁,不在乎自己的良心,大概也会很轻省吧。或许,这就是许多人常追求的舒适。不管将来风和雨,只要今朝有酒醉。
但是,对保罗来说服事中有喜乐,看见他服事的成果——人们生命的改变;在将来也有盼望,有永恒。于是,他不是为了享受才活在世上,而是宁可忍耐暂时放下与基督一起的喜乐也要在世上服事神。这其实就是超越了以难或轻省来衡量要不要做一件事的层次,乃是人生的使命和意义,是一个人生命的圆满。既是圆满,就得轻省。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保罗。我们今天的服事可能就在自己的身边,但神依然做好了一切等着我们参与其中。这不需要我们负责,只需要我们量力而行参与其中。既然是量力而行,服事神真的十分轻省。
对保罗来说,侍奉不是单单关乎信徒为主做工。侍奉是主借着他们工作,依靠的是圣灵。圣灵赐予每个信徒特别的恩赐和能力,而侍奉本质上是使用这些恩赐服侍基督和他的子民。[23]因此,侍奉不是基督徒领袖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每个基督徒的工作。
对他来说,基督徒的侍奉,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在圣灵里被引导、得能力的事工。事工是主自己的工作,靠着他的灵并借由他的子民而做成。
摘自:罗杰·莫朗,《保罗和他转变生命的神学(简)》,(恩道出版社),恩道电子书。
想要把什么都做好的人可能是完美之心作祟,可能是一种病态的骄傲。一个人只能量力而行,做不了所有的事情。即使想做,也只能寻求神的帮助。在神没有帮助之前,自己强行去做可能适得其反,劳心劳力。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点点,这才符合神计划的美意。所以,神才赐下各样属灵的恩赐,而不是一个人拥有所有的恩赐。每个恩赐都相互协作,共同建造基督的身体。虽然服事并不是靠一个人可以做成,但不是所有的服事都光鲜亮丽。就像人们容易看见他人的外貌,却不容易看见其脏腑的运作一样。但许多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是靠许多人默默的付出。
在多少的聚會裡,講員像小麥,領會的人像大麥,在門口發節目單、帶位、邀請人進來的像野麥。講得好,講員擁有會眾的掌聲;會領得好,領會將擁有眾人的稱讚;在外邀請人的卻常遭受行人的拒絕,散會的時候,也很少人會記得他。哪一種角色比較重要呢?都重要。
親愛的野麥啊,請不要難過,雖然你總是守在外圍,大麥、小麥都因你而受惠。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10 野麥—享受守在外圍的日子
我想保罗属于一个特例,因为他能写,所以大家知道他很多,羡慕他多一点。而更多背后无名的基督徒,也值得我们学习。只是我们只能透过保罗的行踪来揣测一下在他之前,将神的话,将福音传到各地的无名基督徒。他们虽然不能写,不代表他们的服事就没用。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干得好。甚至神也没有应许给人以完美无缺,人总是有所长所短。即使是完全的主耶稣,也没有干完每一件事,而是离开坐在神的右边,将使命给与愿意跟随他的人们。
每个人似乎都有特别的恩赐,也都有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彼此相顾,彼此合一。讲道好的人,不等于就会生活,可能会给身边的人造成相当重的负担(比如:路德、加尔文);会挣钱的人,不等于就会关心人;会关心人的,也不一定有足够的金钱去施以援手。在没有神的视角里,世界就是这么奇怪,好像什么都是乱的,不够合理。但在神的计划里,这才是最好的世界,各人的需要提醒着每个人要谦卑,除了彼此相顾,更要学会依靠神。否则,每个人都独自生活,那不如给每个人创造一个随心所欲的虚拟世界。
麥子的矛盾顯示上帝創造的律有個特質,每一樣被造都是好的,卻總有些欠缺或不完美。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11 什麼是上好的麥子?
种小麦的人知道要先整地才能撒种,才会有好的收成。而现在的人们学习,对自己是什么状况不管不顾,被各种焦虑所胁迫到处求学,浪费了太多时间又没有好的结果。于是,就会简单地认为老师水平不够、信仰没有能力。同样,作为老师也类似,不是要满足学生所有的想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鼓励每个人从自身的实际状况出发,开始寻求成长。不是所有人都一来就各种学习、各种深度的学习。学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和急迫的事情,让一个人真实成长才是关键。
此時,耶穌講論天國的真理,一開始就以撒種的比喻,指出這群外表看來追求的群眾,在他們的心田裡,有人是土淺石頭地,有人是滿佈荊棘,有人愛踐踏上帝的話,有人讓仇敵盤踞,即使聽到上帝的真理,也是枉然。這些問題若不先解決,往下再聽,聽再多也沒有用。在他們的心中,需要一個專屬的空間,來接受上帝的話。如同「好土」土壤中的每顆土粒,都預備好要緊緊擁抱種子。人要認識上帝的話語,要放下過去自己固有的認知與經驗,每次接受都像重新整平的田地,是單單給上帝的專區。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12 小麥的生長 撒種在好土裡
服事也需要节奏与时机,要相信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下,顺应圣灵的感动。有时,服事久了就会忘记自己也曾经历过许多的迷茫、困难、诱惑、试探、艰苦之后才认清信仰,才真实地依靠神。人们容易以现在(经历过许多)的自己来说教、帮助他人。看别人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恨不得手把手地教人做事。这大概就属于爹味太重。每个人有每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若不是自己经历过,那有现在的体会?如果说困难是隐藏的祝福,那么需要忍得住自己想要越俎代庖、想要分享经验的心,给予人自由成长的空间。如果真心实意地想要服事、帮助人,那么做好在他出了任何状况都能接受这个人的准备。
耶穌不要人移除稗子,是很獨特的教導。長期以來,農夫都到田裡除稗子,近代才發現稗子結穗時,人去清除,不只傷害到麥子,也會使稗子愈長愈多。因為清除時擾動土壤,稗子的種子落在土裡,以後翻土耕種,在土裡的稗子還會長出來……
我們跟隨主耶穌,需要學習安息在主裡。不應充當救火隊,哪裡失火,就去救火。不是惡者做一些,我們就要急著去善後。我們服事的發動權是在主,而非在仇敵的手裡。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13 麥子與稗子的戰爭
当人们看见一件事情的征兆时,就知道事情要发生了。这样,人们就习惯于观察各种征兆,可是在出现征兆之前的漫长过程里,却缺少耐心去等候。一个人想要成长,也需要漫长的积累,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某些专业的积累过程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人们容易看见别人表现出来的光芒,就产生自己想要模仿的冲动。
麥穗成熟時,頂端就會發白,當人要信耶穌的時候,是否也會顯出一些徵候,讓人看到?是的,有人長期拜拜,忽然不想再拜下去;有人反對上教會,忽然喜歡吟唱詩歌;有人心田長期剛硬,逐漸地柔軟下來;有人一看到福音單張就扔掉,後來卻讀下去;有人素來依靠自己,卻來教會低頭向耶穌禱告……。我們總是看到結果,不知道上帝在此人心中工作。人的心中發生多少的變化,原來那是上帝做的,而往往我們只看到收割的成果。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15 歡呼於麥田
现代人学什么都容易着急,希望又快又好。可是做事和学习都需要足够的时间,中国有句古话,欲速则不达。人们急切地想找到人生的窍门,某种观点、某种方法、某种思路……以及现在的某种AI。但是,如果人生本就漫长且复杂,人与人的羁绊,人与世界的交织,再加上罪的争战,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简单而快速的解决办法,有的时候,我们唯有等。等候神旨意的成就!
最大的等待就是历代信徒对天国完全降临的期盼,不同时期的圣徒们都在强调“主必快来”,可是主两千年了却还未来,也不知道何时才来。那你愿意等吗?如果不愿,那如何成为基督徒?如果不能盼望来生,如何可以在今生忍耐服事?
太13:33 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
许多人一开始充满热情,时间久了慢慢久冷淡了。有工作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因素……但是人们为何要把在教会里的服事——特别是热情的服事——当作一个生命好的唯一标准呢?工作、生活不都是信仰吗?是什么使人失去了对信仰的热情?不是自己或他人在教会的表演,而是自己对信仰的理解可能一直没有到位。许许多多的问题就是这样,一开始并不会暴露出来,只有等到环境的改变才会显示出真实的人心。这大概也就是神的奇妙,没有让我们总是呆在一处,总是处于同样的状态。我们会年轻,也会年老;我们会健康,也会生病。年轻时可以用自己不断地行动来彰显对神的爱,既消磨了无处发泄的精力,又给生命带来了意义,还可以认识许多的朋友;可年老体衰时是否还愿意为神奉献此身呢?健康时,可以为神高歌赞美他的恩典;生病时,是否也可以超越自己的状况感恩神的救赎?毕竟我们不是只在今生对神有指望,而是因他的救恩得盼望。
许多教会也类似,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齐心,都很有爱,努力前行。随着教会的发展,新来的人多了起来。带来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期待和问题。在面对这些不同时,有的人要去付出,有的人选择躲避。大家渐渐觉得失去了当初的氛围,人们渐渐变得陌生。于是,教会里开始爆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美好的活動,時間一久,常會變質;動機良好的追求,時間一久,也會劣化。但是上帝吩咐我們,逾越節的羔羊—耶穌基督已經成就的救贖,是我們唯一的根基,祂是我們的牧人,羊認識自己的牧人,是愛的關係。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17 舊酵的危機
总之,服事神也是更新自我的过程。通过服事的操练,才能更加剖析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为了神还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个人的虚荣还是为了神的荣耀。更新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反思,离不开对真理的寻求。这个求证真理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超越不同的人生状态来认识神,越认识神也就越能认清自己。认识自己成长和服事的方向。可以说求证真理之心,是对真理真正的敬畏,是对神话语真实地顺服。
羅里教授也是類似的例子,他如此辛勤地到處考證植物,目的是什麼?他在報告內稱耶穌是「救主」(Saviour),也許是他觀察所得最好的答案與收穫。
——《圣经与植物:从圣经看见上帝奇妙的创造》·20 尋找芥菜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