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第一天,办公室有点空荡冷清,工位上有一半的同事没有来。我有点无所事事,回想起春节在家5天与母亲的“战争史”。
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带着七十年代烙印的中国女性。争强好胜,却又敏感细腻;热心肠,却也带着点小心眼。我们之间漫长的“战争”从我的童年就开始了。那时她以爱之名,试图将我塑造成她心中“完美”的模样。
而我呢,我最终走上了与她的努力和期待截然相反的人生道路——成了在他人眼中典型的“叛逆女孩”。
所以这二十年多年来,我们可谓是两败俱伤。如今她老了,斗不动了,甘拜下风。
而我,我信主了,学会开始爱她了。所以大家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作为家里的第一代,让家人理解和接受我的信仰之路,可谓历尽艰辛。
就拿如何面对和处理春节许多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来说吧。在我们这儿,大年三十晚上, 必须把所有的衣物都洗干净,垃圾也要彻底清理干净.
大年初一, 我也必须要起个大早, 吃一碗拳头大的汤圆,然后再随从家人去做上千亿的交易(祭祖烧纸钱)。
听到这里, 想必已经有很多重庆的小伙伴满有共鸣了. 但是, 嘿嘿, 今年的情况不同了, 因为今年我在争战中赢得了胜利! 前面提到的这些事, 我一件也没做. 读到这里, 你可能会猜想, 我妈妈是否已经暴跳如雷.
但很感恩的是, 她接受了我的挑战,并许可了我的坚持.
我想, 或许她也是出于新年大家都可以和和睦睦的考虑, 所以才不和我计较一番……
这些习俗,在她眼中是传承,是敬畏. 而在我眼中,却是束缚,是枷锁。更重要的是, 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来看, 更是拜偶像的行为。
好了, 再聊聊第二个争战吧。春节走亲访友, 总是少不了几句体面的夸奖. 本人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步一步走出来,更有幸可以去海外留学两年,这在我们的地方上算是有一定脸面的谈资.
所以我的亲朋好友过年见面都会夸我母亲几句,夸她会教育,教女有方. 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我母亲算是最不会教育孩子的那一类家长,也是很典型的打压式教育的那一类家长.
过去的20多年, 我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被她长期操控着,但我的内心从来没有真正屈服过她. 今年, 我向她正式“宣战”了.
我勇敢地对她说, 我能有现在的生活, 性格,朋友圈层, 这一切都源自于我的信仰,而不是来自于你从小在我身上砸钱花时间的教育成果(我知道这些话听起来真像不孝子说的话,哈哈)。
我勇敢地告诉她, 在我生命最糟糕和最无助的时候,她放弃了我,我寻求了祂, 找到了祂……
今年,我快27岁了,我决定直面母亲,将心底的话和盘托出。我告诉她,我的现在,都是源于祂的恩典,而非她的教育。
这些话,像一把温柔但锋利的刀子,深深刺痛了她的心。看着她流泪痛哭,我心中五味杂陈.
但我知道,这是我们人生中必经的阵痛,是通往理解与和解的必经之路。(哪怕她骂了我不孝)
这场跨越二十年的“争战”,最终以我的“胜利”而告终。但我深知,这场“胜利”并非意味着我要在漫长的人生中去战胜我的母亲。
而是意味着救赎。并且这救赎不仅是属于我的, 也是属于她的.
我明白,母亲的爱虽然带着时代的局限,却依然深沉而真挚。而我的信仰,也不是为了对抗,而是让我学会用更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去包容,去爱她。
过去的一年, 我常说的话就是, 恩典真地临到了我们家!20多年争战的伤痕, 如今却成为恩典的见证。母亲与我,都在这这几年慢慢成长,学会了退让,学会了彼此接纳。
她不再执着于改变我,我也不再以反抗作为爱的表达,而是用耐心与温柔去回应她的固执。
当我选择用祂所赐的爱去理解她,而不是一味地对抗她时,我发现那道横亘在我们之间的高墙, 渐渐坍塌。
原来,真正的自由,不是挣脱母亲的掌控,而是在爱里找到彼此的归属。
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就下班回家了,然后我会吃到她做的可口的饭菜, 与她分享今日工作的点滴. 我依然会在她的念叨里,听见她不善表达的关心。
而我知道,不论过去有多少冲突,我们终究被更大的爱所包围。这份爱,超越了争吵,超越了世代的鸿沟,也超越了人心的刚硬,因为这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
我知道, 这不是一场关于对错的较量,而是一场关于理解与和解的救赎之旅。而我,也终于在这认识了祂的几年里,找到了真正的平安。
最后, 我想给所有的家人们说一句老生常谈、自己却又很难同样做到的话:你们所认为的对孩子的“好”,未必都是祂眼中的“好”。
与其不断担忧和焦虑孩子的未来,不如在每一天的生活中, 艰难但坚定地引导他们认识祂。因为,只有在祂的爱里,孩子们才能找到,那真正的平安与喜乐,才能活出他们命定的生命中, 最美的样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