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读经184|能否接纳各种生活所迫
邀请你加入『麦琴读经计划』读经计划,打开微读圣经APP,点击计划页面右上角的 + ,输入计划号:4982978
此系列非正经释经;但是,灵修也可以有一些想象
今日经文:书5、6;诗132,133,134;赛65;太13
书5、6
5:8-9在全体会众行了割礼之后,耶和华的说法是:祂今天除去了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到的羞辱。这个逻辑视乎有些跳跃,受割礼看起来是一种并不太享受的仪式,和除去羞辱有什么关系呢?或许是指因着和神立约,进入应许之地,他们就获得了自由和庇佑。不像在埃及,是奴隶,是寄居的,没有自由。
耶和华军队的元帅除了此处似乎就没有别的戏份了。他的回应既不是帮助以色列人,又不是帮助以色列的敌人,似乎显明了他要执行神的命令,不偏不倚。由于他没有太多戏份,其实不太适合解释过多。
在6章里,耶和华亲自制定了攻城的特别方式。最简单的方式是承认其中有神大能的干预,去神迹化的做法则会解释为共振、偷挖墙脚之类。除了妓女一家被拯救外,其他人都被杀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同时,妓女被拯救的故事似乎也暗示了如果一个人因为时代的生活所迫,即使沦落为了被众人看不起的妓女,只要敬畏神都可以获得接纳和拯救。这显然表示了神对人悔改的接纳,但是否可以引申出在这个时代人可以做一些生活所迫的事情呢?喇合被拯救后又成为耶稣的祖先之一,似乎表示了她已经改变了。她的改变也和当时以色列民族的状况有关,他们是一个有力的集体,可以提供一种族群式的新生活、新社群。而今天的基督徒呢,可能很难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群体生活。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今天信主后,他会得到神永生的应许,但是教会在当今的社会里并不能直接提供一个脱离原有环境的生活。那么,今天的基督徒在归信后,由于生活环境并未改变,那么是否也要因生活所迫维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呢?如果可以改变,可能没人愿意维持生活所迫下的生活状态;问题是许多人无法改变,那么教会是否应当有意识地积累能力和财富以帮助这些面临改变的人呢?如果教会也受到逼迫。无能为力,教会是否能允许人们为了生存而做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光鲜的工作呢?还是说,成为基督徒就面临着死亡的选择。
听闻有的伊斯兰国家里,成为基督徒的挑战非常大,和生命的安全是直接相关的。即使在这种随时会有生命安全的社会里,即使非常地贫穷,似乎也有其生活之道。这对我们今天所看起来的许多所谓生活所迫,是值得重新审视的。而且许多人的生活所迫是社会造成的,在一个富有的城市里生活,显然比在一个贫穷的乡村生活要困难得多,基本花销多上太多。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生活所迫的基本压力。
诗132,133,134
134谈到夜间而不是白昼,似乎想要突出昼夜都有称颂耶和华。因为白昼事奉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夜间也不停歇,就说明一直如此。
赛65
这一章显示了耶和华在不断给世人显现,但是世人却不接受他。或许亚伯拉罕是世人之一,只是他立定心志信靠神。如果人人都接受和悔改,那么天国早就成就了吧。为何人们不能接受呢?是认识不够吗?
8节表明了耶和华的怜悯,因一串好葡萄就不毁坏整个葡萄园,但是稍微管教还是需要的。正如亚当之于整个人类,亚干之于攻打艾城的以色列人。
太13(另见《读经013|外邦人的光》)
耶稣时代的门徒们可以说是非常地幸运,就如16-17所说。不过,有一天大家都要更加幸运,因为当时耶稣也在许多问题上说得不那么明白,还有许多事情是隐藏的。当天国完全的那一天,我们会得到永恒的同在。
在耶稣解释的撒种比喻里,似乎祂更看重人们听道后的结果,不是每个人都能结果,也不是每个人结果都一样。不能结果的人有许多原因,不是他们不喜欢神的道,而是在生活中没有顶住压力行出道来。结合上面对生活所迫的讨论,或许教会可以接纳基督徒依然有些不好的工作和生活,但是要想真正借出果子来还必须得顶住生活的压力。
人们习惯性地根据一个人的出身来看待一个人,耶稣出自木匠,喇合是妓女,但是每个平凡甚至不堪入目的人都有光亮的时刻。这句话听起来很鼓励人,但不能长期支撑人在痛苦地生活中持续坚守。如果人生只有一个选择,一件事,或许大家都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正义。只是人生有太多太多的纠葛,在这些荆棘般的纠葛里,人能否持续坚守底线?或许只有高呼:愿神来保守引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