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代码

测试代码

Water、Nicholas、Rebecca内容备份

  • 阳光雨露
随机文章
  • iioioii.com内容提供
  • 首页
  • 作者列表
    • Nicholas
    • Water111
    • Rebecca
随机文章

一篇文章说清楚教育路径选择难题

BY

Nicholas

喜欢写字。

2025年8月20日
标签:学习社区
分类:未分类
  • 点击分享到Telegram(在新窗口中打开)Telegram
  • 点击分享到X(在新窗口中打开)X
  • 点击分享到Facebook(在新窗口中打开)Facebook
  • 点击分享到WhatsApp(在新窗口中打开)WhatsApp
  • 点击分享到邮件(在新窗口中打开)邮件
  • 点击分享到打印(在新窗口中打开)打印

抛开个人好恶和倾向不谈,也许我确实可以写一篇这种网红题目的文章,来聊一聊很多圈内宝爸宝妈关心的话题。

宇宙免责声明:本文是特别是写给那些孩子尚年幼,并且在未来的教育路径选择上(比如公立、在家、学堂……)在挣扎和纠结着的父母们,我理解你们这个阶段的期待和苦恼、迷茫和焦虑,我盼望本文可以小小地帮助到你们;同时,本文并非是写给所有对某种教育形态和路径抱持宇宙唯一和具有天然排他之合法性的朋友们,所以您要是不小心读到本文,请左上关闭文章退出然后就可以很快回到清净自然的宇宙中;本文全部内容纯属本人瞎掰。如有共鸣,纯属神意。

在下面的文字里,我尝试用我能想到的最简短、直接、清晰、合理、合乎逻辑和日常生活中之一切常理的方式,来讲清楚到底应该要如何以最合理的原则和方式,来规划孩子的未来教育路径的问题。让我先罗列一些命题,来划定边界,澄清前提。

命题一: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都想要为自己的(所有)孩子谋求一条最好的教育和成长道路。题外话:至于对这个“最好的”定义,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我们姑且这样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和成长路径,对每一个家庭的具体意义,或者说,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意义,在短期和长期的向度上,是不同的。让我们充分拥抱和尊重这个不同,然后继续下面的话题。

命题二:结合命题一,但在现实情况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和接受,有许多的家庭,包括许许多多相信的家庭,能够实际上选择去落实的教育路径和对孩子的未来规划,是很有限的。换言之,我们作为父母,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预备和合理的预期,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不自量力。

命题三:结合前两个命题,我们必须要爽快地承认,最后,一个家庭可以实际上落实下来的教育路径选择,以及相对大致准确的孩子的未来成长轨道和成才方向,对于这个家庭,事实上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最好”,正好呼应了命题一里面的同一个词。所以,你可以认为我说的这个“最好”是比较主观和相对的,但是读者朋友也要考虑到一个问题,有可能我们一开始所认为的那些“最好的”的教育路径选择,也是非常主观的。

好,在我们对路径选择做了理论批判的前提处理以后,让我们接着来聊一聊更落地的一个问题,我用一句话来表达:可以让你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正常开展和健康成长的路径,就是最好的选择,无论这个实际的选择,和你一开始所认为的最理想的选择距离有多远。

我再简短一点:能够让你们全家人最不折腾的教育路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让我澄清一下我说的“不折腾”的意思。我的意思不是父母不要为孩子某个阶段的更好成长,付出很多必要的、甚至会让父母感到不同程度之不适和痛苦的代价。

(我想对于我们成年人甚至中年人来说,痛苦和不便应该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不知道,因人而异。但是就像王小波说过的,活在这世上,很多时候痛苦和愉悦本来就很难分得清楚,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所以父母们,接受这现实吧。现实就是现实,它跟你认为生活应该怎样,其实没什么甚关系。话密了。)

我说的不折腾,相当于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熟悉的一句话,我以为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要没苦硬吃。

苦难并不能天然地成就一个人,特别是你的孩子。现实很残酷,但是很真实,苦难在大部分时候只会渐渐地摧毁一个人。要么使其变得越来越犬儒,要么越发愤世嫉俗。什么意思呢?

我举几个例子:

首先,如果你意向中的路径选择,会极大概率(或已经)使你的夫妻关系恶化(因为你们理念的不同、双方的经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或单纯是因为其中一方不愿把大把的人生花费在孩子的教育上)甚至走向事实上的崩溃,请不要做这样的选择。因为,对于已经可以清楚预见到的糟糕的未来,为什么你还要那么心怀甜蜜和信念地往里面跳呢?听哥一句劝。教育真的是非常现实的事情,而且很可能是这世界上最现实的事情。

其次,如果你想要的孩子教育路径和成长规划,会让你们家在短期和长期内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不要做这样的选择。请相信我,物质上贫困的家庭生活,会让绝大部分理智的人们活在平静或不平静的绝望中。

让我说一句话很多人不愿意说的大实话,我认为是绝对的话糙理不糙:亲爱的父母们, 教育就是烧钱。教育就是烧钱。教育就是烧钱。并且任何教育模式和路径,都是如此,包括您认为最“神圣”和“不沾染世俗”的那种种的模式,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您想要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但是实际上您家的情况最合理的选择(我们假设您家同时实际上也不可能做得好在家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公立学校,那么听哥一句劝,送去吧。不丢人。真的。而且,不要被周围可能的声音道德(或“神学地”)绑架。这是祂为你们家(至少在目前阶段)安排的最优解。

所以,不要有罪疚感,不要踌躇不定,去吧。

大实话差不多啰嗦完了以后,让我针对三大类在我圈最可能的路径选择(公立、在家、学堂)最后写一点点的文字,我就华丽地结束。

– 先说在家(homeschooling)。我不是专家,所以我只说一点点的常识,我保证只说一点点。父母不愿意(和孩子一同)终身学习和成长的,不要在家。父母不能做到每天拿出足够的时间,和基本够用的精力陪孩子和辅导孩子课业的,不要在家。父母已经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情绪强度和储备,消耗在了夫妻关系之中的,不要在家。父母双方不是足够坚定地彼此支持和乐于成全对方来做好homeschooler的,不要在家。对在家教育抱有任何极其美好但极其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不要在家。相形之下,许多父母们特别关注的教材啊、体系啊、到底是要选B某U、A某KA,还是维某达啊,其实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事了。我真的我不开玩笑。而且让我说句可能会得罪一些朋友们的大实话,无论是从教育本地化和与国内社会之相适应的各个角度和层面而言,我真地认为这些所有的体系,没有一个(是的,没有一个)可以做到较好的落地。因为里面的道理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所有这些体系一开始构建和编写的目标对象,就不是咱国内的家庭,而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路径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已经很清楚了,你说是不是呢?当然您家里有矿,就当我啥都没说。

– 再说学堂(church school)。雷区。我只说一点。若您实在是执着,实在是认定了,我没啥说的,因为这是你们家的同心合意的决定,那么祝福你们。只要记得,对于所有由某种更大的社群和共同体所兴办的教育小团体,父母最应该关注的有两点:第一,要更关注那个更大的社群的正常程度和健康程度,因为大群体直接渗透性全方面影响和形塑着小团体,看懂了大团体的很多事情,你也就自然会明白小团体之中的许多隐性逻辑和潜规则。这方面有足够常识和社会阅历或人生经历的父母们,自然就能看出一二,所以无需我多言。第二,不要把信仰的“敬虔度”(说实话这个指标其实很主观)和教学的专业度混为一谈。切记啊切记!好不好我们不要再做“专业不够、信仰来凑”这样不荣耀祂的事情了?

– 最后是公立(public school)。我也只说一点点常识,一点点。首先,不要刻意妖魔化公立教育。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久了,我们会失去最基本的常识,和对我们所生存之社会的最基本的正确认识。不要用主要透过贬低公立教育体系的方式(我真地希望这不是某种策略)来抬高我圈的宇宙无敌教育。关于公立教育,我只说几句相信大家都会欣然认同,或能一眼看出的事实:

  • 对于相信和不信的所有生活在本土的家庭来说,公立是各方面成本最低,同时其教学品质底线又最有基本保证之选择;
  • 任何正常的现代社会之成员都能很好地明白一个事实,公立教育是几乎无差别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教育服务;
  • 公立体系里的教师们,相对来说,他们的身份和职责较为单纯,他们的工作,就是尽力在给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教好你的孩子某个科目,完成升学要求和各种KPI,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常规监督和督导,尽到教师的职业伦理之基本要求;
  • 而对于很多父母最为关心的“洗脑”问题,我只说一点:信仰之教育的实施和得以最终落实,是分层次的。公立教育是有基本边界的。简言之,他们有权管理好你孩子在校的时间,但是在家里的塑造和熏陶,请尽情发挥。

好了,我相信写到这儿,已经得罪了不少人了,这些人里面可能有不少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没关系啦。因为真正的友谊嘛,你懂的,如果是那么容易被得罪到的,是不是真友谊,就让我再想一想啦。

我的初衷很简单:我希望所有纠结此类问题的家庭们,最后都可以舒爽地开展自己。开展父母。开展孩子。我盼望所有读到本文的家庭,都能舒展而快乐地生活、相信和受教育。

对了,本文的副标题可以是:“卷王之王”。

Post Views: 26

PS:
①本站内容由不同”作者“提供,相互之间观点不尽相同;欢迎返回作者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点赞、转发和关注。
②欢迎了解和支持不同作者的事工。

相关内容

  • 家教二三事(1):不可能中的可能,以及可能中的不可能
    日期
    2024年12月14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类似文章
  • Deschooling-ing、体制化,及教育的其他
    日期
    2024年11月29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学习社区
  • 问题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够“学校化”,而是我们的学校不够“孩子化” I 记《夏山学校》
    日期
    2024年11月30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书评

邮件订阅

返回顶部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上一个标签

最近更新

  • 一篇文章说清楚教育路径选择难题
    作者:Nicholas
    2025年8月20日
    抛开个人好恶和倾向不谈,也许我确实可以写一篇这种网红题目的文章,来聊一聊很多圈内宝爸宝妈关心的话题。 宇宙免责……阅读更多:一篇文章说清楚教育路径选择难题
  • 读经320|因为我信神,所以我要……
    作者:Water
    2025年8月16日
    今日经文:代上7,8;来11;摩5;路1:1-38
  • 逢仲夏夜送W君
    作者:Nicholas
    2025年8月15日
    W君去国多日,近日回渝小聚。深夜整个串串,大家相谈甚欢。 谈起在霓虹国的工作与生活,感慨对岸没有朝九晚八五天年……阅读更多:逢仲夏夜送W君
  • 读经319|为何忍受?
    作者:Water
    2025年8月15日
    今日经文:代上5,6;来10;摩4;诗148,149,150
  • 读经318|行为中不仅仅是形式
    作者:Water
    2025年8月14日
    今日经文:代上3,4;来9;摩3;诗146,147

标签云

NLC 书评 信心 养育 圣愚记 学习社区 家教 巴文克 杂记 灵修 社群 纽毕真 读书笔记 转载

内容分类

月份归档

⭐⭐⭐⭐⭐

评分:5 分,总分为 5 分。

最新留言

  1. Mr.chen 发表在 十年之后,我放下了。你呢?2024年9月15日

    那个著名的北美神学院不会是五台山吧

  2. Nicholas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3日

    已发你的邮箱

  3. hudson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2日

    请问,如何可以看到你的这篇“纽毕真宣教神…

Stay in the Loop

  • WordPress
  • X
  • YouTube

Copyright © 2024 | WordPress Theme by: SiteNe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