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代码

测试代码

Water、Nicholas、Rebecca内容备份

  • 阳光雨露
随机文章
  • iioioii.com内容提供
  • 首页
  • 作者列表
    • Nicholas
    • Water111
    • Rebecca
随机文章

灵魂幸存者(5)| 单相思与双向奔赴

BY

Nicholas

喜欢写字。

2025年9月14日
标签:社群
分类:未分类
  • 点击分享到Telegram(在新窗口中打开)Telegram
  • 点击分享到X(在新窗口中打开)X
  • 点击分享到Facebook(在新窗口中打开)Facebook
  • 点击分享到WhatsApp(在新窗口中打开)WhatsApp
  • 点击分享到邮件(在新窗口中打开)邮件
  • 点击分享到打印(在新窗口中打开)打印

今天简单讨论一下国内教会转型的问题。

有几个方面或意义上的转型:农村教会向城市教会的转型,非宗派教会向宗派教会的转型,老年信徒为主的传统家教向中青年人为主的现代家教的转型,等等。

我对建制-转型的看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真正的转型首先乃是人的成熟,次要方面是制度的完善。

只有足够成熟的人才能撑得起更好的制度。想用纸糊的表面制度来箍出成熟的人,这既是痛苦的,也是不可能的。

有成熟共同体,却暂时缺乏完善制度的群体,大大好过有完善制度,却很不够健康的群体。

人在先,术在后;文化在先,制度在后;恩典在先,行动在后。

另外一些不系统的看法如下:

  1. 无论任何群体,转型过程中最难,也最容易翻车的部分,就是带领者群体的观念和做事习惯在福音中的拆毁和重塑。为什么这是最难的?因为对于不够被福音更新的带领者来说,否定其个人观点或是做事风格几乎等于否定其人本身。因此,对群体有益的改革的最大阻力,和致使其流产的最大原因,往往都是来自于领导层或明或暗的抗拒和拖延,因为任何在带领者不够有安全感和掌控欲之外的改变,都会被下意识地认定为对其领导权的威胁。
  2. 转型的必要性。最近10到20年以来,有许多有农村和非宗派背景的群体寻求建制转型,这本是好事,值得提倡。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原有的模式,或说属灵传统,已经严重脱离时代的发展。老一辈已经逐渐陷入某种集体失语和进退失据的状况之中,所以许多人在谨慎观望和潮流保持某种距离的同时,又愿意把自己的年轻一辈送到比较现代的(宗派或非宗派)神学院就学,寄望于后辈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群体滞后和时代需要的巨大落差。但不变得前提是送出去的人必须被牢牢地掌控在老一辈的手里。年轻一代有教导权,但是没有话语权;有真理所赐的勇气,却难以在群体内部推行按真理塑造的结构性变革,此为时代的巨大吊诡和遗憾。
  3. 转型的核心是什么?从教义的角度来说,是要重新发现那个不变的福音对当代极其复杂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的适切意义。福音是不变的,但是福音对每一代人的运用和意义,却无法避免地在不断变迁着。自由主义是改变福音的核心去迎合当代人的口味;基要主义是完全否认有前种需要的事实,而顽固地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和安全圈之内;福音主义试图打破两者的结界,而寻求在教义核心和时代挑战之间寻索微妙的平衡。这件事我们有时做的好有时做的不好,所以各位无需太过反应过度,只要在尝试就总是好的。
  4. 韦贺特博士说过,传统主义的问题,就是总想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但是过去世代的答案并不总能很好地用来解决今时代的问题,我们今天的答案也不一定能够回应到下一代的问题。教条主义者用“罪”来回应所有的难题,但是很少去讨论罪对不同的人或是群体有怎样不同的表现,以及如何对症下药。因此,处境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我们跟别人解释什么是福音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处境化地诠释福音了。真正成功的转型,是让一个群体可以有效地在其目标人群内,用对方可以理解和受用和容易产生共鸣的方式来精准地分享。这一点,在我有限的见识范围内,国内似乎还没有许多群体真的做到了。
  5. 肤浅地想要以嫁接某种神学传统和宗派体制到本群体身上,而快速解决当下危机和让人闭嘴的所谓的转型,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因此,当你身处转型风暴里面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台上整天在说什么,而要留意看看大家真的在做什么。凡是可以促进大使命的事情都要无条件支持;凡是空喊口号的事情都应当消极地抵制,这是基督徒的本分。
  6. 由强力型、魅力型或威权型带领者主导推动的转型都不会长久,因为其严重缺乏“群众基础”。鸡血不能常打,否则效果会越来越弱,甚至最后会有副作用和反效果,最不济,会产生严重的耐药性而成为福音的某种替代品,最终带来对刻意带节奏者的反噬。英雄可以造时势,但是时势并不真的属于英雄。万有都本于祂,倚靠祂,又归于祂。
  7. 带领者需要牢记转型中的几件事。第一,你群体中最普通、最没有恩赐才干的那些人,他们最不关心你提出了什么高冷的概念和激动人心的五年规划。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我有没有在如今的运动中,更加体会到福音的甜蜜,和在你的身上更多看到基督的样子?其实,所有的改变,最后的目的也就在此。第二,你千万不要认为是你在主导和推动着变革,我们只是救主手中的一个小小的工具而已。工具太有自己的想法和执念,是不太好的。这正如我们称呼路德为“改教之父”或加尔文为“归正之父”是极其不恰当的。真理是没有人间的父亲的,祂只有一位父在天上。
  8. 我并不认为农村教会转型为城市教会、非宗派教会转型为宗派教会就是一种进化链上的从低等向高等的进化。我坚信祂为每一类人都安排了最适合他们的群体,以至于可以用最能有益于他们的方式来牧养到他们。我确实这样认为。所以让我们所有人都不要用某种“某某主义,一统天下”的想法和执念。对于普通信徒来说,不要太执着于主义和传统的问题。

大白话:你在哪个群体里能够呆地更自在,更能够让你可以很舒展地去体会福音和服事他人,那就是这个阶段最适合你的群体。你就好好呆着,不要老想东想西的。古教父并不适合所有人,新神学除了时髦也只是流沙而已。为什么我们对祂所赐给我们的当下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呢?

  1. 但是,从很实际的牧养有效性的角度来说,如果从比如所谓的“五大家”等传统家教向城市和宗派群体转型的教会来说,会有非常具体的建制挑战,会经历到漫长的“转型期阵痛”,因为:

第一,无论我们是否承认,社会是存在阶级的(如果你觉得这个词太硬,可以换成阶层)。阶级问题如果没能在教会中被福音彻底转化,就会让教会越来越“阶级化”(请参雅各书)。农村背景的传道人,在进入城市开展事工以后,会面对一些似乎难以跨越的挑战:受教育背景的、神学塑造的、灵性传统的、经济状况的、子女教育的,等等。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体的转型,就同时成为带领者家庭的转型,这是一个双方处于深度共生关系的系统性工程。这样的状况会对教会健康和长远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也许很难量化分析。也许,更多的只是江湖上的人情世故而已。

第二,研究教会历史的人都知道,就文化影响力的角度,总是大城市的强势文化和运动逐渐蔓延到周边小城市和村镇,而不是反之。因此使徒们和早期巡回工作者的策略,都是先去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大城市,在当地建立群体,然后由他们主导和推动向周边更加不文明地区的外展活动。

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自明,因为欠发达地区的人总是会下意识地认为城里人的选择是更好的,包括他们的宗教选择。因此,就前几十年从主要是北方农村背景为主的地区的差遣到南方较为发达地区的外展活动,应该是基本上暂告一段落。因为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经济和文化上欠发达地区是很难向发达地区进行“反向文化输出”的。如果未来有人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一下过去几十年的国内宣教状况,这肯定是一个极有趣也极有意义的题目。

  1. 接上,这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这至少意味着,以后想要再出现农村背景成长的人,来牧养好城市教会,会难上加难。因为双方不仅会遭遇到许多浅层次的思维和做事风格的张力和冲突,更会不断体会到两套价值体系和属灵取向的深层角力。这些事本身无关乎对错,而是怎样的工人更适合服事怎样的群体的问题。但是很可惜,在我们喜欢斗争和争权的文化思维里,所有这些中性的事情都会被很快转化为某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阶级斗争”。有没有可能我们就坦率地彼此承认,和平分手。才好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2. 最后,我可能想说,建制转型不是达成群体成熟的灵丹妙药。绝对没有“一转解千愁”的说法。你可以去采访一下前些年在转型问题上很为意气风发的那些群体及其成员,问问他们,是否改革的春风已经为他们带来了深刻的幸福感。我相信你会得到不少有趣,又令人沉思的回答。

所以我想借用圣保罗的话来劝各位。对改革极有热情愿意献身的盆友们,你们需要了解,你们真正需要改变的,其实不是制度,甚至不是神学,而是人心。而且我说的,首先是我们自己的心,那么你觉得这个改革,是难,还是不难?

另外,对改革极其缺乏热情,甚至充满仇视的朋友,我想说(这里面许多是我们信仰上的前辈,是我们应当尊重的人),有没有可能这个世界确实是在不断变动和发展的?

有没有可能,祂会用很不同的方式,在我们和后辈和后辈的后辈身上,以同一个福音做很不同的事?

有没有可能,能吃苦和能受苦,并不等于为祂走苦路?

有没有可能,无论我们是否愿意,这一棒都会交到我们后辈的手中,他们会开创出与我们以前所作极为不同,但同样荣耀祂的事?

不要为改不改那么充满热情,要对具体的人充满热情。爱全世界受苦的人是简单的,爱你面前那些受苦的人,不容易。

所以,我们各人本来是什么身份,让我们为了主的心意和他人的益处,就守住这身份吧。

Post Views: 4

PS:
①本站内容由不同”作者“提供,相互之间观点不尽相同;欢迎返回作者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点赞、转发和关注。
②欢迎了解和支持不同作者的事工。

相关内容

  • 灵魂幸存者(4)| 带领者的影响
    日期
    2025年9月13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社群
  • 《基督教教育与生命塑造》讲座笔记(8)
    日期
    2024年9月20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读书笔记
  •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
    日期
    2024年9月12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书评

邮件订阅

返回顶部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上一个标签

最近更新

  • 灵魂幸存者(5)| 单相思与双向奔赴
    作者:Nicholas
    2025年9月14日
    今天简单讨论一下国内教会转型的问题。 有几个方面或意义上的转型:农村教会向城市教会的转型,非宗派教会向宗派教会……阅读更多:灵魂幸存者(5)| 单相思与双向奔赴
  • 灵魂幸存者(4)| 带领者的影响
    作者:Nicholas
    2025年9月13日
    按:我曾经还是把leader的影响看得太大了。现在发现其实也没有这么大。安啦安啦。 —————————————……阅读更多:灵魂幸存者(4)| 带领者的影响
  • 读经341|看看世界
    作者:Water
    2025年9月6日
    今日经文:代下7;约二1;哈2;路21
  • 预唱|与神的关系决定与人的关系?!
    作者:Water
    2025年9月5日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许多让人反感的信徒,其与神的关系是多么糟糕啊!!
  • 读经340|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作者:Water
    2025年9月5日
    今日经文:代下6:12-42;约一5;哈1;路20

标签云

NLC 书评 信心 养育 圣愚记 学习社区 家教 巴文克 杂记 灵修 社群 纽毕真 读书笔记 转载

内容分类

月份归档

⭐⭐⭐⭐⭐

评分:5 分,总分为 5 分。

最新留言

  1. Mr.chen 发表在 十年之后,我放下了。你呢?2024年9月15日

    那个著名的北美神学院不会是五台山吧

  2. Nicholas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3日

    已发你的邮箱

  3. hudson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2日

    请问,如何可以看到你的这篇“纽毕真宣教神…

Stay in the Loop

  • WordPress
  • X
  • YouTube

Copyright © 2024 | WordPress Theme by: SiteNe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