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代码

测试代码

Water、Nicholas、Rebecca内容备份

  • 阳光雨露
随机文章
  • iioioii.com内容提供
  • 首页
  • 作者列表
    • Nicholas
    • Water111
    • Rebecca
随机文章

改圈往事(3)| The Pastor They Want Again

BY

Nicholas

喜欢写字。

2025年11月17日
标签:改圈往事
分类:未分类
  • 点击分享到Telegram(在新窗口中打开)Telegram
  • 点击分享到X(在新窗口中打开)X
  • 点击分享到Facebook(在新窗口中打开)Facebook
  • 点击分享到WhatsApp(在新窗口中打开)WhatsApp
  • 点击分享到邮件(在新窗口中打开)邮件
  • 点击分享到打印(在新窗口中打开)打印

自我曾经“入行”起,细想起来,从来没有人跟我清楚和完整地说过,怎样才算是一名基本“合格合规”的Pastor. 一切都靠自己摸索。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尽在不言中。那么,到底有没有可以量化评估的标准呢?学士毕业?再读个道硕再出来溜溜。道硕毕业?再读个神硕才有资格出来说话。神硕毕业?神博/教牧博:hello那么,所谓的服事年限呢?两年?刚起步而已。五年?基本够格而已。十年?才入门而已。三十年?嗯,恭喜,媳妇差不多熬成婆,火候刚好。没有老人家/老辈子指点?嫩了点。圈子里没有威望、没有资历、没有影响力?先投靠一个门派再说。哦,我的天,都是一个样。在一种近似于门阀和近期繁殖的体系中,是不太可能有可以量化评估和科学测评的机制出现的。因为有权力的人们最看重的其实不是所谓的恩赐或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说,能够解决实际的具体的现场问题的思路和能力,而是所谓的隐忍、敬虔或听话。

我想说,在一个不愿意承认所有职业和工作都需要高度专业化的群体机制中(所谓的pastor当然也是一份职业,当然只要有人愿意也可以称之为“圣职”,无所谓的),想要成为pastor其实是一种事实上的高危选择。因为我恐怕很多人——当然更包括曾经的我自己——并不清楚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到底是什么。不愿意承认和接受所谓“牧职”(你看这个看似很专业的词汇里面是有一个“职”字的,嗯)是一个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本质上并无不同的这件事,具体会造成一些怎样的非常狗血的事情呢?请允许我略举一二:

“世俗”单位/公司/机构招人聘任,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我圈”:无所谓的,会众喜欢欣赏看着感觉对似乎很敬虔就好;

“世俗”单位/公司/机构对于相应要求和挑战的职位的薪酬是给定的,再加上各样的奖金/津贴/补贴等;“我圈”:薪酬?工资?标准?需要随着大众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不存在的。不随着社会收入水平逐年下降,就很好了。

我以前也非常认同这份工作决不能视之为一份普通的工作。但事实上,在经历过千山万水之后,我只能这样说:它就是一份工作。它真的就是一份工作。这样说绝对没有贬损“工作”这个词的丝毫意思。其实我们要是很坦然地愿意承认它就是一份工作之后,那么很多事情都能够理得很顺,说得很痛。至少我们知道我们在说的到底是怎样的事情了,对吧?你说,那些附着在“牧职”上的光环,到底是怎样的一些东西呢。

如果大家都爽快承认这就是一份工作,很好,我们从入职一开始,就说好这样的一些事情:

– 每周工作时间,以及相应的薪酬标准;

– 传道人是否要负责提供给会众诸种情绪价值;

– 传道人家属是否必须要在群体中扮演某种类型的吉祥物;

– 学习、差旅补贴标准;- 带薪假标准;And you name it.

说实话,这样很好,因为这样可以让群体越来越像国企(国企:有被冒犯到)。这是好事,绝不是讽刺,也不是反话,因为大家既然都很喜欢“凡事规规矩矩按次序来”,那么就让我们凡事次次序序按规矩来。国内群体一天不愿意把这个事情当作一份正常的职业来对待,以及由此厘定相关标准和边界,那么所谓牧职就会永远在本地成为一份标准意义上的高危职业。再聊聊边界感的问题。华人群体的“家”的氛围非常浓厚(或者至少装出来是很浓厚的)。

这在国内群体中意味着什么呢?至少意味着,很多人来加入群体是主要为了寻求某种类似于家、但他们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家族”中得不到的情感慰藉和深层次的接纳。“情感依附往往先于归信。”好了,巧的是,bible里面,教会是祂的家。这下子,我们就有了两个家重叠在一起的一个家。一个是祂的家,是我们自己的家。这个家既是祂的家,也是我的家。那么到底是谁的家呢?都是。都是。这事儿永远不能分得那么清楚,否则咱就没有了家的感觉。家嘛,你懂得,什么东西以家的名义抛过来,咱都得无条件受着,对不?哦,不对,即使是在自己的家里,也是有界限的。

我和我太太在孩子从小就反复地跟他们说,如果看到对方或者爸爸妈妈的卧室门关着,进门之前请记得敲门,问,我可以进来吗?出去的时候,请记得关门。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爸爸就是爸爸,妈妈就是妈妈,哥哥就是哥哥,妹妹就是妹妹。大家是一家人,大家都很亲,但是大家就是大家。这话谁能领受就领受吧。

有很多人习惯了在自己家里的掌控和非常善于使人窒息般的打击,他们所以认为在群体中也当然是如此。有人在古早单位文化里浸淫了一辈子,他们所以认为在群体中也当然是如此。他们很喜欢猜传道人说的话是否话里有话。他们乐此不疲。他们不愿相信那个工作就是每周日站讲台的人说的每一句的话的意思,就是它本身的意思。他们不愿意。他们做不到。因为他们的信仰已经不再“天真”(此处我愿引用泰勒)。他们喜欢想到什么不同意不开心的事儿就立马给传道人打个电话要好好“聊一聊”。哦。他们是很会过群体生活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我也在一个程度上表示理解,因为他们似乎曾被很有心机的人类似地操控过,伤害过,所以他们很难再无条件地去毫无保留地相信一切的“在上面的”的人。我说,兄弟姐妹,这就是这个“职分”的咒诅。我不开玩笑,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魔咒。无论你想要在这个位置上为人做事做到何等程度的真诚和坦率,其实都无法改变人们对这个位置的既定看法。也许会有少许的朋友可以“真地”理解你。

但是,相信我,这个位置的底色就是孤独。它的归宿就是孤独。我说的孤独丝毫不含贬义。因为孤独就是孤独。有些的角色生来就是被规定要承受孤独的。所以,如果我的读者朋友里有人正在考虑是否要“入行”,或者已经在本行里摸爬滚打一些年的,其实,请允许我说,我理解你们。因为孤独的人是可以彼此感应到的。不要相信一切在所谓的“位分”上的人们可以免去孤独。不会的,永远不会。

而且让我这样说,在这样的体系里面,位置越高的人,越孤独。你不信的话,就不信吧,没关系的。

如果你们感受到一种彻骨的无法诉说无处倾诉的孤独,请相信我,这是绑定在这一行之上的code,这是一个神圣的gift,这是一个永远都在循环的password。如果你理解这一点,你愿意忍受,甚至是一生,那么祝你好运。

如果你思考和经历以后,觉得what the hell, or what in heaven. I’ll live my life anyway. Then, good luck too, my friend.

Cos you’d be a pastor or sort of or not, you’re fully and unconditionally loved, anyway.

所以我们不孤独。

Post Views: 13

PS:
①本站内容由不同”作者“提供,相互之间观点不尽相同;欢迎返回作者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点赞、转发和关注。
②欢迎了解和支持不同作者的事工。

相关内容

  • 当我们在谈论牧职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1)
    日期
    2025年3月3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类似文章
  • 返璞归真(2)| 既不要、又不要、还不要
    日期
    2025年9月19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教育哲学
  • 返璞归真(4)| 国内基督教古典教育运动对基督教王国的迷思
    日期
    2025年9月21日
    作者
    Nicholas
    关于
    教育哲学

邮件订阅

返回顶部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上一个标签

最近更新

  • 改圈往事(3)| The Pastor They Want Again
    作者:Nicholas
    2025年11月17日
    自我曾经“入行”起,细想起来,从来没有人跟我清楚和完整地说过,怎样才算是一名基本“合格合规”的Pastor. ……阅读更多:改圈往事(3)| The Pastor They Want Again
  • 诗歌|逻辑沦为情绪
    作者:Water
    2025年11月16日
    都会沦为情绪,也都会随风逝去
  • 改圈往事(2)| The Kind Of Pastor They Want
    作者:Nicholas
    2025年11月12日
    写这个系列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每当我尝试回溯和深潜进入我的记忆,会有潮水般的画面和声音和意象涌来,……阅读更多:改圈往事(2)| The Kind Of Pastor They Want
  • 诗歌|天父的旨意无法阻挡
    作者:Water
    2025年11月12日
    天父的旨意无法阻挡
  • 改圈往事(1)| 我已经麻了,但又渐渐好起来了
    作者:Nicholas
    2025年11月10日
    两个月后,我又渐渐有一点勇气,来稍微回过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这需要一些勇气,还要加上一点豁达,以及重庆11月的……阅读更多:改圈往事(1)| 我已经麻了,但又渐渐好起来了

标签云

NLC 世俗时代 书评 信心 养育 圣愚记 婚恋 学习社区 家教 巴文克 改圈往事 教育哲学 杂记 灵修 社群 纽毕真 读书笔记 课程 转载

内容分类

月份归档

⭐⭐⭐⭐⭐

评分:5 分,总分为 5 分。

最新留言

  1. Mr.chen 发表在 十年之后,我放下了。你呢?2024年9月15日

    那个著名的北美神学院不会是五台山吧

  2. Nicholas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3日

    已发你的邮箱

  3. hudson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2日

    请问,如何可以看到你的这篇“纽毕真宣教神…

Stay in the Loop

  • WordPress
  • X
  • YouTube

Copyright © 2024 | WordPress Theme by: SiteNe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