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代码

测试代码

Water、Nicholas、Rebecca内容备份

  • 阳光雨露
随机文章
  • iioioii.com内容提供
  • 首页
  • 作者列表
    • Nicholas
    • Water111
    • Rebecca
随机文章

乱花渐欲迷人眼,柳暗花明又一村:聊聊改宗的问题

BY

Nicholas

喜欢写字。

2025年4月16日
标签:杂记
分类:未分类
  • Telegram
  • X
  • Facebook
  • WhatsApp
  • 邮件
  • 打印

本周正好是圣周(Holy Week),因着一些原因,我也觉得有必要简单聊聊改宗的问题。至少在我所属的圈子里,近年来有好几位改宗到东正教的新教徒。这些事虽然没有发生在我所服事的具体人群中, 但确实在我宗派的圈子里激起了一些涟漪和波澜。并且许多人似乎不知道该如何看待和回应这样的事情,所以我愿意就这方面的议题写点文字。

我以前刚开公号的时候写过有关的文章,但是现在看起来写得太简单,并且也不是专门为了回应改宗问题所写的。所以我现在觉得很有必要写一篇较为全面的文章,来专门回应和帮助到至少属于我们圈子的教牧和信徒(以及可能的)和圈外的朋友们。

我先说明一下我的背景和立场。我是Presbyterian,这意味着,在神学上,我是典型的(让我谦卑一点,不轻易用“正统”这个词)Reformed人士;在治理上,我是典型的苏格兰传统。另外,在大公对话的语境下,我将自己定位为Reformed / Evangelical Catholic,没有见过这个短语的朋友,请自行Google。这个专门短语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下,大概具有以下含义:

在与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朋友对话时,我会倾向于更强调前两个词;在与特别强调前两个词,及其所指向的也许是不够平衡和圆融的特质的朋友时,我会倾向于更强调后一个词。也许有朋友会说,我在宗派问题上是不是喜欢“骑墙”,但是我要赶紧严正声明:我绝不骑墙。

我是认信的Presbyterian minister,我忠于我的团体,但是我也很乐于参与有意义的大公对话。并且,我接纳普世大公所有正统宗派和团体中,凡是持守大公正统信仰的人,为我在主内的真弟兄姊妹。好,前言说完了,让我们开始吧。

“宗派市场”的渐趋多元化

某些类型的神学在国内“宗派市场”上一枝独秀的场景将会渐渐过去(也许这个进程正在加速),而普世教会中越来越多的不同传统将会不断进入这个多元化的“市场”。其实人就是这样的,选择多了,自然就会甄别和掂量一番,长远来说,这对国内大环境的健康是好事。各位可以有某种危机感,但是也要在主立面欣然接受。因为一家独大的情况,是不可能持续到永远的。

中国教会在此问题上的深层次缺乏和潜在危机

一言以蔽之,改宗问题会对当代国内新教团体带来越来越多的困扰和失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可能在很多时候,过度强调了本宗本派的好处和优势,以及仅仅限于自身团体历史的课程讲授,而未有充分重视,自使徒时代以来大公教会的发展史,以及改教以后的缤纷复杂的教派发展史。这会带来一个怎样的问题呢?很可能,会让本群体的新兴一代倾向于认为,我们就是“宇宙正统”,在我们以外的所有群体,要么是“异端”,要么就是不够正统的“妥协派”。

按此立场,实际上教会史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基督的真教会就是从我们这群人开始的,在此之前的所有团体都是渣渣,不值得了解和学习。更别提欣赏和承接了。对教会史和教义史的无知,和没来由的自大,成为了许多新教团体对于“突然”要改宗之信徒,或重要同工的状况极其失语的重要原因。那怎么办?亡羊补牢啊!承认自己对大公传统很无知,很封闭,很愚蠢地自信过头了,那咱们就把课补起来嘛!不要等到别人来给我们上教会史的课程时,才发现,哦,我才是那个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人啊。

新教神学院需要更加重视对初期及中世纪教会史的讲授和研究

我们可以不在公教和正教的意义上,认定所谓组织上的“使徒统绪”是判别“真假教会”的不可妥协的标准,但是,大公教会作为一个普世遍在的组织,从使徒时代起,一直传到我们今天,延续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这是一个不能辩驳和否认的事实。那么,这就意味着,信仰的传承就不仅仅是理念和教义的传承,也是组织和血脉的承继。不能只讲宗改历史,而过于轻看宗改之前的教会史,若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逻辑上无法回避的硬伤:

如果我们倾向于认为,大公正统教会就是从宗改以后才有的,那么请问,宗改前,大公教会在哪里呢?难道在历史的虚无中,等待着被改革者们描画和“创生”出来吗?很显然,我们如果要真地搞懂宗改的深层和全局性意义,以及对直到我们今天的新教团体的继承性意义和价值,就需要彻底搞懂宗改前大公历史的脉络和面貌。所有主流新教的团体都不会把自己的历史的开端只从宗改开始讲述,而是都会默契地回到使徒和教父的教会。因为那才是大公正统的开端,和唯一的根基。

可以这样说,不了解大公传统的教父根基者,是不可能真地明白自己作为大公教友的身份真意的,也就和使徒的教会断了内在的联系。在这一点上,颜新恩老师对国内群体的提醒和曾经的论断,是甚为可取且厄需再次聆听的。

对宗改“名人”的看法

我们最好把“改教家”(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这个词,因为他们的事业不能随便冠之以“家”的名号,所以还是让我们使用“改革者”这个更平衡的称谓吧)看作是一群读懂了圣经,和谙熟教父传统中的精华,而被圣灵使用来帮助中世纪(主要是西方)团体在重要的教义上归正的人们。所以,我们最好把他们看作是类似于初期教会中的教父群体的角色,意即,他们的出现和工作,是圣灵用来纠正群体的偏差,止住教义的腐败,以及重新奠定大公群体之正统根基的人们。

在这一点上,不是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主要的Refomers其实都具有深厚的教父传统训练,和中世纪神学的背景。因此,我们可以说正统新教团体其实都有清晰和连续的教父传统的线索。这个线索其实不应该只限于教义的层面,也应该包括教会组织和礼仪和治理架构的层面。因为教父们建立的不只是一个具有统一的信仰看法和意见的团体,他们所建立的,是一个具有明确的主教团契和主教治理下的有形、有边界的大公团体。我们应该更重视改革者们的教父背景和根源,这是我们可以有效和清楚地与公教和正教对话的关键。

如果你是教牧,该如何做?

假设你是教牧人员,突然有一天,你的某位重要同工和资深信徒找到你,对你说,牧师啊,我觉得我我好想改宗啊,你有木有什么建议给到我呢?以下是一些可能有些用的“话术”,供参考:

“我好像觉得我们不是大公和使徒教会的继承者也/我好像觉得我们很缺乏‘使徒统绪’(Apostolic Succession)也?”——“你可以清楚地定义,什么是‘使徒统绪’吗?在此基础上,请问你可以证明我们缺乏了‘使徒统绪’吗?”帮助对方深思他的意思,这很有帮助。

“我好像觉得我们和历史上的教会团体缺乏必要和清晰的联系也?”——开个教会史和基督教思想史的读书会,理清脉络,继往开来。

“有人跟我说,你们不是使徒的教会,所以你们不得救,因为‘教会之外无救恩’,我好困惑啊牧师?”——问清楚是谁对他们这样说,然后对方如何证明他们才是“唯一使徒真教会”——其实,要证明这一点,并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嘿嘿。

在此需要简单对有些热衷于劝勉“新教迷途羔羊”改宗的公教和正教的朋友们说几句。我知道,普世圈子近年来的趋势是,无论是罗马还是东方,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地要“招安”新教徒回到自己的怀抱。对于前者,我们是“分离的弟兄”,那么,力劝弟兄早日回家大团圆当然就是题中之义(但是别忘了罗马仍未撤回或修订在Council of Trent里面对“新教异端”的咒诅和绝罚,至少到目前,这仍是罗马对新教的官方立场,虽然可能不是唯一的倾向)。

对于后者,(我希望我听到的只是以讹传讹)努力帮助“异端”回到“正统”的怀抱,是正教信徒当仁不让的责任,因此必须要努力遵行之。

我想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继承了同一个“大使命”,为什么各位不对那么多几乎是无数的、还没听闻过好消息的人们大发热心,而是专门对身边的“亲戚”下手呢?我忠心希望有些古老团体的朋友们对“大使命”的认识,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劝新教徒改宗”。若是这样,求主鉴察。

最后对同为教牧的朋友们说几句,希望有些共勉:

加强历史神学学术素养。知己知彼,方成始终;

在自己的群体中至少做一些教会史的扫盲工作,打点“预防针”,不要晚了来后悔;

对特别喜欢思考教会史和具有某种“大公团体身份焦虑”的信徒,需要谦卑地陪伴和带领,也需要帮助对方彻底搞通我们作为新教徒,也是不折不扣地大公团体的合法成员这一个事实。若对方至终仍然选择了离开,也要祝福和成全。只要祝福,不可咒诅,记得,这是祂说的;

对于大公团体不同传统的知识,不要不懂装懂,这样容易闹笑话。不懂就学,菜就多练,如此这般,必然精进。

确认成为新教徒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当然,这样的荣耀,我要快快地说,是在祂里面的荣耀,也是唯独属于祂的荣耀。惟愿圣父与圣神/圣灵,在圣子内,也在祂的圣教会内,得着光荣,祂是与父与圣神/圣灵,一同永生,一同做王,直到永远。亚孟/阿门。

—————————————————附上一些可能有用的资源(文章/书籍):

Church Seeking: 从何处开始?Church Seeking: 宗派或非宗派?Church Seeking: 有判断标准吗?Church Seeking: 遇事不决改个/革宗?康来昌:天主教与因信称义一字之差:「唯独」圣经与「唯奉」圣经天主教网上护教浪潮涌动,新教徒成主要目标查尔斯·贺智致教皇庇护九世的信大公与立场:从雷根斯堡会议到查尔斯·贺智致教宗的信宗教改革所理解的“唯独圣经”东正教与福音派能相融吗?不能——福音派的视角(上篇)东正教与福音派能相融吗?不能——福音派的视角(下篇)教会:有形、无形,还是两者兼具?书籍推荐:中文:国内,“橡树”出版的所有历史神学类书籍刚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三卷,译林。英文:Mercersburg School(麦西斯堡学派)的所有书籍(代表人物:Philippe Schaff / John W. Nevin)

Post Views: 52

PS:
①本站内容由不同”作者“提供,相互之间观点不尽相同;欢迎返回作者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点赞、转发和关注。
②欢迎了解和支持不同作者的事工。

邮件订阅

返回顶部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上一个标签
下一个标签→

最近更新

  • 读经220|福音的颠覆性
    作者:Water
    2025年5月8日
    今日经文:路1;徒26;耶36,37;诗9
  • 一些不同框架下的理解
    作者:Water
    2025年5月8日
    不同神学框架下对罪、救恩、恩典的理解,其积极的意义与缺陷。
  • 读经219|动机好不一定行为就好
    作者:Water
    2025年5月7日
    今日经文:士21;徒25;耶35;诗7、8
  • 读经218|一切盼望在于神
    作者:Water
    2025年5月6日
    今日经文:士20;徒24;耶34;诗5、6
  • 读经218|一切盼望在于神
    作者:Water
    2025年5月5日
    今日经文:士20;徒24;耶34;诗5、6

标签云

NLC 书评 信心 养育 圣愚记 学习社区 家教 巴文克 杂记 灵修 社群 纽毕真 读书笔记 转载

内容分类

月份归档

⭐⭐⭐⭐⭐

评分:5 分,总分为 5 分。

最新留言

  1. Mr.chen 发表在 十年之后,我放下了。你呢?2024年9月15日

    那个著名的北美神学院不会是五台山吧

  2. Nicholas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3日

    已发你的邮箱

  3. hudson 发表在 我愿成为那故事中的一员:记纽毕真《多元社会中的福音》2024年9月12日

    请问,如何可以看到你的这篇“纽毕真宣教神…

Stay in the Loop

  • WordPress
  • X
  • YouTube

Copyright © 2024 | WordPress Theme by: SiteNer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