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第4篇。顺便跟读者朋友们说一声,从本期开始,我也正式踏入“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博主”,所以是不是会有平台推送的广告穿插进入文章页面。不喜勿喷,若有需要,请随时取关即可。
本篇想要聊一聊三个小话题及其中可能会有的有趣之内在关系:我在上一篇提到的所谓“认知洁癖”具体是什么意思、基督徒无法接受的那种多元主义到底是什么内涵,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纷繁复杂和让人晕头转向的世界上,获得那种能够释放人脱离任何执念和陷阱的真正的自由。
认知洁癖
此种问题或癖好往往容易发生在刚刚归信某种极具权威和典范意义的传统的朋友们身上,如果你听到身边有人经常把类似的话挂在嘴边:“你说的那些都不够正宗,唯有我们XX最正宗。”“只有XXX才是真正的教育,其他的一切教育都是修正主义和向世俗妥协的教育。”“只有XX传统才是基督教之唯一正传,其他的都是掺杂了很多毒素和错谬的教导”等等,在这样的时候,你需要提醒自己,你可能确实遇到了一位具有认识洁癖而不自知的朋友。
但我认为,如果我们不那么“爱干净”,我们应该可以过的更舒服一点,并且我们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拓展更大的眼界,也可以为祂的国的成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我太太经常说我是一个不太讲究,可能把我扔在猪圈里我也可以活得很自在。虽然这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和赞扬),但是我确实觉得这给我带来了很多脱敏的快乐和减少了不少不必要的焦虑。
究竟是怎样的一些原因造成了认知洁癖的问题,我们很难进行综合性的和深入的分析。但我想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一个人的身份感所赋予其的底层和深层次的自我感知和自我坚持。换言之,认知上的特点和宽窄度可以很好地体现出一个人对自身及其所属群体的认识(我和我的群体是绝不会错的、我们可能是会错的、我们应该是经常都有可能犯错的)。
你看,我们其实需要承认一件事,我们的安全感确实是经常建立在祂的话语之外的。我们对祂的话语的认识和感受,不能直接等同于祂的话语的权威本身。能够区分这一点的人有福了。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的作者朱莉-博加特在探讨“自我”的形成和重塑时,有一段很精彩的话:“我们吸收的一切知识和经验,无论大小,总是在不断地融会贯通,促成身份的发展。我们的自我在不断地演进和变化、反应和革新,不断地开拓新的视角。自我就像一座花园,洞察力就是其中的一株植物,它的生长需要养分。当知识来源极为丰富、土壤无比肥沃时,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吸收信息。如果孩子们的知识来源十分有限,那么他们的视野就会非常狭窄。”(p120)
读到这里,各位,你们会不会觉得,作者的观点,其实有点违背我们平常很多时候习以为常的那种“越忠心于某种意识形态就越能做清心的人”的看法呢?你对很喜欢很习惯与一上来就“惟独XX!!”的态度,会不会有多一些的反思和评估呢?最重要的,你是否愿意、是否真地想要让你的自我得以脱离某种无形的枷锁、得以活在恩典所赐的真正的自由之中呢?
多元主义
基督徒很怕多元主义。并且,事实上,我们应该怕,我们确实应该分辨和拒绝真理层面的多元主义。具体来说,真理或教义上的多元主义的立场,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即:哪里有什么唯一或绝对的真理和教义的陈述,都是人吃饱了发明出来的东西。
你认为是对是真的就是对的真的,但是其正确性和真实性仅限于你自己,或和你持相同观点和立场的人,不要把你的观点和立场强加上其他人身上,这是死罪。好了,简言之,这就是后现代的真理观,这是我们作为祂的子民,必须要拒绝的。这完全没毛病。
我在上一篇的结尾提到了旧约学者C. Wright的一句话:拒绝真理上的多元主义,接纳受造中的多元实际。有盆友建议我对此展开讲一讲。我欣然接受之。如果套用我在上一篇所用来分析的哲学概念,我们可以这样说:真理上的多元主义的问题(即不存在绝对、唯一和排他的真理,例如持守如下观点:“任何宗教信仰和正确的信念都可以使人获得永远的救赎。”)主要属于认识论层面的错谬。
在这个层面,借用Newbigin的话说,我们不能接受只是把福音当作某种“观点”而非“事实”来接受的认知立场(拜启蒙运动所赐),否则我们便不再是祂的子民。
但是,在形而上学的层面,我们需要谦卑地承认,我们活在一个极其多元和复杂的、真理和谬误并存且将长期并存的世界里。在这样的一个丰富多彩又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用我们的绝对真理/教义立场去辨识和分割人群或团体,那么逻辑上(也是现实中)我们会得到的唯一结果,就是我们最终只会和那些与我们在观点和实践风格上一致的人们走到一起,然后把这些层面与我们稍有不同的人们都排除在外,甚至视之为我们的仇敌。
如此,我们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树敌、以求获得自身在他者的(我们想象中的敌视和对立之关系)差异性之中的病态存在感,而不是透过我们最本质的独特性(即恩典之福音所赋予我们的身份)去不断地感染和赢得身边与我们在很多方面很不同的人。
再次借用朱莉的话:“自我就像一座花园,洞察力就是其中的一株植物,它的生长需要养分。当知识来源极为丰富、土壤无比肥沃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吸收信息。如果我们的知识来源十分有限,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非常狭窄。”
那么,各位,让我们凭着信心,拥抱在祂里面真正的自由吧。因为我们不再活在观点的暴政之下,乃是活在那个崭新的现实之下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