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读经039|神有其美意
邀请你加入『麦琴读经计划』读经计划,打开微读圣经APP,点击计划页面右上角的 + ,输入计划号:4982978
今日经文:
创41
;
可11
;
伯7
;
罗11
罗11
以色列一直悖逆,但保罗非常肯定地说道:神没有弃绝他的百姓。一方面,有他自己作为蒙恩的例子;另一方面,等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他这样肯定,有自己亲身的经历;也有基于旧约圣经关于以利亚的记载解读;以及对神行事方式的思考——神为何暂时抛弃以色列,神以何种方式来拯救人。
保罗所做的这个推理,如何与圣灵的光照相配合呢?是否我们可以说,圣灵的光照也会以人逻辑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展开。昨天,听见年轻人的祷告题目,求神指引未来的方向,最好可以提前看看什么样子,好让自己可以专心地朝其努力。一下子就回想起自己年轻时不也是这样吗?那个时候对未来充满了无知,有要做点什么成绩的想法,却不知道哪项是最好的。可能就是想要一个最好的,所以很少关注当下,导致一直定不下来做事情。后来,随着经历渐多,才发现哪有什么最好的、可以一直做的事情。每个时期能做一点事就不错了,环境改变能做的也会改变。
伯7
最近一直在思考20节类似的内容:我若有罪,于神何妨?如果神是超越的,那么在其创造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事件理论上不会对其造成任何损伤,既是在具有他形象的人上所发生的种种罪,也不能使其荣耀减损一点。但神关注人的罪,把一些情感(如:恨恶罪、怜恤罪人)等展示给人,这可以解释为其主动的介入。即使如此,那么如果我们考虑到罪其实并不真正损害神,那么我们有必要强调罪的实际后果吗?是否我们人应当更关注于神的情感。也就是,当我们寻求与神的亲密关系,寻求神的圣洁时,我们是以行为的结果还是以行为中的真情实意来?同时,结果虽然不对神有真实的损失,但对人可能会造成伤害,这也是需要注意的点。
可11
耶稣荣入圣城的第一天就入了圣殿,到处看了看就出城了。第二天再次进入圣殿时才赶出做买卖的人,可能第一天太晚,别人已经收摊了吧。在无花果树和圣殿这段有个美丽的交替结构,在释经学习中第一次发现时,彷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3节耶稣对信心的教导什么神奇,当初第一次读到这里就想要尝试一下。显然,并没有什么变化,由此就会想“什么是不疑惑呢”,“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不去疑惑吗”。提问,好像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听到一个观点、看见一段话,自然就会产生的反映。控制自己不去疑惑难道是不断地PUA自己的内心“不疑惑”?
我想对一个人来说,一开始很难做到不疑惑,提问和疑惑都是自然反映。真正做到不疑惑是在自己经历了一些之后,天然地转变。
创41
通过解梦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娶妻生子、当宰相,又挽救国家与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切都在神的计划中。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