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中世纪的教宗(Pope),我大概会把《夏山学校》(Summerhill: A Radical Approach to Child Rearing)这本书果断列入我的“禁书目录”。
而对于今天比较“唯独”的教育者而言,他们大概也不会喜欢这本书,及其所传递的思想。他们可能会把本书及其作者视作思想上的“毒草”,而批判和排斥之。
但是,我必须承认,阅读本书是一个颇为有趣和轻松愉悦的过程。事实上,我应该称之为一种享受。
译笔很棒。译者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的那种原汁原味的英式幽默气质。夏山学校的创立者,A.S.尼尔先生(A. S. Neill)是一位很有趣,也很懂孩子内心的人。在20世纪的普世教育者里面,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人物。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朋友家的书架上。清新的绿色的封面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很喜欢这个封面的设计和配色,简单的画笔,勾勒出了一所融于自然的教学氛围,和一个尊重人性之自由的教育社群。
夏山学校创办者、首任校长:A.S.尼尔(1883-1973)
简单总结一下尼尔的教育原则和特质,我的个人感觉如下:
– 对教条化之教育,和相关教学手段的极其厌恶。
也许,我是说也许,是因为作者从小在极为严格的Scottish Calvinists家庭中长大,童年印象中,父母严苛的属灵和道德要求(至少对幼时的他的观感而言),对作者和妹妹的心灵带来了极重的负担。
我很倾向于认为,作者在成年从事教育工作后,会非常倾向于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方式,来分析判断成人和孩子的内心及其外在表现,大概率和他的童年经历和成长背景有深层关系。
这个关系可能(我是说可能)不是决定性的,但是对其成年自立后,选择要用怎样的世界观和诠释学来解释自己和他人及周遭世界,影响深远。
写到这,可能给我们各位Christian parents一个重要(当然,您也可以认为不那么重要,随意)提醒:
我们想要从小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怎样的关于God的印象?
在此我想对深受Reformed Tradition影响的父母和教育者们多唠叨一句:也许我们可能没有想过,或者没那仔细的想过,很多时候,灌输正确的doctrines(英语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词叫Indoctrination)本身,并不等于进行了真正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indoctrinating的一个过程,而更是将所有的biblical doctrines活现出来的、一个极为有趣,和激动人心的过程。
有没有可能,我们最后的教育目标,不是要教出够听话的孩子,而是培育出知道自己为什么应该顺服,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优先顺服谁,的孩子。
恩典先于顺服。接纳先于服从。
借用上世纪美国圣公会教育学者米勒博士(Randolph C. Miller)的话:
“我们不是要在教育过程中直接灌输神学,而是要让优良的神学成为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活的背景和根基。”
– 极其尊重和爱护孩子的内心的纯真。
尼尔身上很有浪漫派教育的那种对孩子童年时期之童真(childhood / innocence)的欣赏和呵护的精神。在这方面的教学法的运用上,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一方面,我觉得,他其实很懂中国人所谓的“少年老成”的意思,所以他不会像我们时代许多无知的大人那样,用对孩子极其无知,也极不尊重的态度和方式,去问孩子很多毫无意义的教育问题(比如:你要不要好好读书啊?你为什么不追求上进啊?),或是用非常以成人中心的教学法去规训孩子,要求后者听话和服从。
他会真诚地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人那样,以非常负责任和尊重他们的态度和方式,去和孩子们交谈。他不会那些问很蠢的、一定不会得到有意义的回答的问题。他也会运用自己纯熟的精神分析的原则和技巧,去直达孩子的内心的欲望,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及经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也会让所有读过此书的成年读者会心一笑。我打赌,如果作者没有成为一名校长,也早晚会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咨询师。我很难不这样想:今天千千万万的中国孩子会立即毫无保留地爱上尼尔这样的教师和校长。
– 对一切伪善和“端着”的辛辣讽刺和优雅拆毁。该说不说,尼尔的这个特点,其实让我立即想起福音书里面许多的,耶稣舌战“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名段。难道不是吗?他们都把hypocrisy(伪善)当作真信仰最大的敌人和阻碍,当作对福音的最烈的毒药。
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细读新约的时候,Jesus很能容忍(其实用bible的话说,应该是很喜欢和乐意接待)当时代被主流社会和“道德多数群体”(如果我没记错,美丽国曾经有过一个同名的、但是很招人嫌的组织)排挤和边缘化的人们(税吏、“罪人”、娼妓、罗马占领军军人),却极为不能容忍“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酵”。
我认为,祂的这种态度,对当世代的群众的意义,不是一个偶然为之的取向。事实上,祂在借着这样一种态度在表达,在向门徒和群众传递属于heavenly kingdom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尼尔在回应“父母不应该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倾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身上”这一观点的时候,他非常直率地指出,其实很多父母不愿意这样去做,只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放下自己的便利和舒适,改变一下自己娱乐的习惯。
他说:
“我要说,在孩子出生头两年(或四年)时,你们没有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来安排生活的权利。孩子头几年一定要受到非常小心的照料,因为他周围一切都是反对自由发展的,大人不得不为孩子而努力奋斗。”(315页)
总的来说,如果是从一位非常大众化的、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成长的父母的角度而言,我会非常欣赏和发自内心地认同尼尔这样的校长和教育者。我会倾向于认为,他是真正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内心发展的人,我会认为他是真的爱孩子、愿意把自己生命交给孩子的人,虽然这样的爱从Christian的角度来说,仍然不具有那种终极的、救赎性的特质。
现在我尝试从一位Christian parent & educator的角度,来简单回应一下尼尔校长的教育观和实践,也顺便和各位父母和教师们分享一下我阅读此书的收获和反思:
第一,就学校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本真和(受造的)人性角度而言,尼尔校长在教学方法上,是较为可取,和值得参考的。
教育者最重要的操练,确实是读懂人性。首先是教师自己的人性,然后是学生的人性。因为教育是关于塑造人性的事业。是极为复杂、精妙、具有高度的创意性和灵活性的专业活动。在此方面,深受华人文化熏陶,而缺乏对此问题的深刻反思的父母和教师,确实应该在祂的光中,持续的谦卑和自省。
在此,可以问自己几个必要的问题:
- 我们真的懂我们的孩子们吗?
- 还是我们自认为我们懂他们和他们的心呢?
- 在我们以前成长过程中,所总结和积累的那些人生经验,和朴素的做人做事的原则,还适合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吗?
- 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适合他们的教育,而不是我们想要加在他们身上的教育?
第二,人的本性和性格,需要一个较为舒展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这是符合人起初受造的特质的。
想一想,祂最初造人的时候,没有把人放在某个潮湿、昏暗、轰隆作响的工厂或车间之中,或是在某个非常赛博朋克的大都市的场景里面,住满了许多想要成为真正的人的仿生人(是的,我读过也喜欢PKD)。
不是的。起初的人,其实是非常幸福和舒展的人,他们生在一个完美的教学环境之中。
最先出问题的,不是这个环境,而是环境之中的人。
所以,教学过程,和教育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至少在学生/孩子最有可塑性的阶段),应该是舒展和活泼的。在这个方面,尼尔校长是很正确的(虽然他不是基督徒,或者我并不认为他认为自己是)。
第三,母亲们在教育活动中,配得更高的尊重和最好程度上的成全。
新教的“性别神学”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其主流,其实已经不再认为女性的性别角色,只是像从前那样认为的是“从属于”男性。
两性角色,并非是一个传统上许多人认为的主宰和从属的关系,而是彼此尊重、成全和相爱的关系。我不是在宣扬某种教育议题上的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庭、姐妹们,和孩子的成长,更为健康,更为舒展。
尼尔在一件事上是很对的,那就是狭义的教育,对一个家庭的健康来说,并不是最重要或最首要的事情。还有比孩子的教育成就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们的感情和关系,即整个家庭在祂的恩典中的建造。
尼尔这样说:
“今天成千上万父母都在做世界上最无趣的工作——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等等。她们是生活平淡不拿工钱的保姆,她们的生活是枯涩的。等到孩子们离巢,她们的工作也就此完结。小鸟飞尽的巢永远是寂寞的,我们不应责备母亲,而应该同情她。母性使她想把自己的工作拖得越久越好,因此她也不自觉地一直不让孩子长大。我认为,每一个已婚妇女都应该有一个在母亲职责做完以后,可以继续从事的职业。”(317页)
感谢祂,今天我们有了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和自动炒菜机,这些东西比一千个懒惰、不爱、不尊重自己妻子的(相信的)丈夫,更顶用。
最后,如果硬要我从鸡蛋里面挑骨头,说一句不同意尼尔校长的话,我可能会这样说:
如果我们把教育中得到幸福的根基,建立在(堕落后的)人性本身上,我们可能还是得不到我们想要的那种幸福和自由。
我们可以爽快地与康德认同,即人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只是这个目的在其自身,并非是终极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为着一个更高和更荣耀的目的,而存在的(你看,最后我又无可避免地回到了正统)。
也许,普遍存在于信者群体中的,令人忧伤的教条主义,确实曾经和现在促使了许许多多的人,想要逃离那个更高的目的。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同样爽快地承认,祂来到我们中间,就是要把我们从根深蒂固的教条主义之中解救出来,并且向我们指明,那真正的道路、真理、和生命,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执着地为着人的无能和愚蠢,来不断地怪罪和怨怼祂的恩惠和慈爱呢?
毕竟,这些更加超越和美好的东西,都是祂愿意透过每天都在犯错的人,来实现的。这真是我们教育的盼望的所在了。
尼尔校长是如此回答“为什么很多成年人会对童年时期严格管教自己的老师表达感激之情?”这个问题的:
“奴隶不会真的想要自由。他无力领会自由的价值。(泛滥的、愚蠢的、无意义的)外在的管教,让他自惭形秽、逆来顺受,变成了抱着自己枷锁不放的奴隶。”(353-54页)
那么,亲爱的尼尔校长,请允许我这样说,我仍然相信,无论你的父母和你曾经所属于的那个church / denomination / christian tradition,他们曾经给过你怎样的伤害和痛苦,但是那位爱着他们,也爱着你的,祂仍然爱着你和我。
因为,祂曾说过,如果祂使我们自由,那么,我们就真地自由了。
作者:(英) A.S.尼尔 著
新经典 出品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
时间:2019年03月
也是书评(3)| 路内,《雾行者》,及我们消失在迷雾中的青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