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个人状态社会既为人提供了安全保护,又限制了人的发展。现代人摆脱了前个人状态社会纽带的束缚,但并未获得积极意义上的实现个人自我的自由,也就是说,他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及感官方面的潜力。自由虽然给他带来了独立与理性,但也使他孤立。并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他无法忍受这种孤立,他面临着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带来的重负,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的关系;或者继续前进,力争全面实现以人的独一无二性及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请注意不是傅瑞姆,也不是弗兰姆)在其从纳粹德国移民到美国后,所写下的卓著的研究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态的著作《逃避自由》的开头写下了这段话,我很能感同身受。你看,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是如此的彼此相通。我现在对绝大部分群体问题和议题的看法很简单:群体内部的问题永远不可能靠群体自己解决。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群体本身就是各种问题的集合。真正的解决之道都在群体之外。
其实很容易理解,个体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石。群体是天然倾向于限制和重构个体自由的。因为个体的自由总是很容易为其指出群体的各种缺陷和削弱人创造力的规约。群体越大,需要用来规约群体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规条就越多,因为治理个体和治理群体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并且,显而易见的是,群体越大,越是需要强力或魅力型领袖(所谓人心向背),以及附着在各种刚性规章之间和之下的种种群体文化准则和氛围。这样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制约力,这是最高级的制约力和束缚力,因为它是无形的,它使人相信自己是自愿受其束缚和规训的。
曾经我很幼稚。我曾坚信群体本身的自我更新或迭代的能力。但是现在看起来,我是真的多么的幼稚啊。群体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改变呢?因为组成群体的人的特质就决定了群体的特质。有人可能会认为那么把人换了不就行了吗?也不行。因为人换了也仍然有规制性的文化道统穿插其间,不断地提醒着后来者他们唯一合法的身份和价值。“委身”这个词所表征出的意象和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在很多时候其实其要强调的重点几乎是只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为什么呢?因为隐含于这个词之中的那些强制和半强制的期待和要求,其实总是首先在某种特定又极为广泛的群体气场之中感受到的。
换言之,群体所期待和要求的委身,其实远远不止是一种口头上的承诺和思想上的认同而已。群体所要求其个体的“委身”其实是在群体接受、驯化、培养和最终同化个体的过程中就自然地实现了。在此意义上,委身其实不是一个名词,而首先是一个动词。它首先不是指一种目标,而是一个你在不知不觉间就参与其中并被深度全方位塑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及伴随着这整个过程的所有言语、声音、动作、计划、方案、指称和所谓的visions,都是委身的一部分。身份认同和不断加深的过程,就是完整的委身的全过程。
有人明白了这些事会很高兴,因为他们会立即意识到这意味着属于群体的个体会获得深入的归属感和充分的价值感。是的,这没错。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群体都会强调自己作为“家”的意义(而有些群体就直接用这个字来指称地方的群体,这真的很省事,也很形象)。那么,基本上,我怀疑我们圈子里的许多人就越来越把物理上属于某个“家”的这件事,等同于了所谓成圣的过程。内在的心灵和思想和情感和人格的更新,被有意无意渐渐约化为某种群体身份的彰显和归属关系。这已经几乎等同于某种身份政治的叙事了。
但是,“身份”和“归属”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当一个人决定要归属于某个群体的时候(无论TA是否在那个时刻懂得了多少加入此群体的意义和可能的结果及对其人生的影响),“归属”这一个群体的属性同时就对个体提出那个至关重要的要求:让渡出你部分,逐渐是全部,的权力和权利。并且,当一个人想要在群体中变得越发重要、越靠近权力和决策核心的位置和角色时,群体所要求其必须让渡/交出的权力和权利也就越大。
因为一旦当一个人决定要“委身”一个TA已经认定是比自己更重要更优先的群体的时候,TA其实已经准备好了心甘情愿地(至少在那个时刻)交出自己的天赋权利了。
顺便说一句,这其实也可以部分地解释在我国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所谓的“属灵父母”的问题。此种披着属灵外衣的身份和关系绑架不允许一个已经属于祂的人在其不断成熟的灵性和心理性格上逐渐得以摆脱群体的规约,而在祂里面获得更大的独立和更彻底的自由。一个充满了各式各类“属灵父母”的群体不可能产生出祂自由的儿女。因为所谓的“属灵父母”们甚至在对其“子女”病态的掌控欲上可以远胜于“世俗”的父母们。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愿意真正长大,那么TA当然总是可以拥有数不清的父母的。很多人恐惧真正成长(真正的成长在某个方面可以约等于在人生旅程中不断地反思、重构甚至摧毁你从前认为的一切外在的人的权威),所以他们半推半就地允许自己永远停留在某种童稚状态。因为虽然这样的状态意味着不自由和被掌控,但同时给人不需要为自己彻底负责的某种奇特的甚或不够真实的安全感和稳妥感。
这感觉暂时不赖,但是代价甚高。没有人不爱自由。正如没有人不愿被爱。被爱使人温暖。自由让人舒展。不过,确实有很多人在逃避祂已经赐给我们的自由,由恐惧之实,以顺服之名。
我曾是其中一员。但现在,我愿意去接受那一份使人战栗的礼物了。

发表回复